本书以冰冻圈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过程、气候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聚落、农业、工业;资源、灾害;影响、适应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冰冻圈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高原与高山地区、极地地区的区域冰冻圈地理概况进行专门介绍。本书由绪论,冰冻圈形成机理及与其他圈层的联系,冰冻圈类型、分布及变化,
该著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星机地协同的大地震灾后灾情快速调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7YFC150090403)科研成果,该项目研发的地震应急救援协同联动信息服务系统通过采集和传输各类灾情及其空间位置信息,实现地震灾区公众、现场指挥部和协同联动成员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提高协同联动信息融合度,消除“信息孤岛”
《中国地震年鉴(2019)》设置八个栏目:专载、地震与地震灾害、防震减灾、科技进展与成果推广、机构人事教育、合作与交流、计划·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党建、附录。内容包括国务院和中国地震局及省级机关印发的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规和文件;中国及全球一年来地震活动的综述及国内各地地震活动性及破坏性地震震害的宏观考察;中国地震
《中国地震年鉴(2015)》设置八个栏目:专载、地震与地震灾害、防震减灾、科技进展与成果推广、机构人事教育、合作与交流、计划·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党建、附录。内容包括国务院和中国地震局及省级机关印发的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规和文件;中国及全球一年来地震活动的综述及国内各地地震活动性及破坏性地震震害的宏观考察;中国地震
本书是关于火山、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的专著。书中系统阐述了有关这些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灾害发生的原理和机制,各种灾害的类型、强度和影响范围,灾害的预测、监测、预报和预防等。
《一九二〇年海原大地震》对海原大地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全面论述了海原大地震震害和等震线图、震源机制、地震序列、震前异常、地震断裂带和地震构造背景等,首次给出了极震区为北西向的海原大地震等震线图,纠正了1921年起初发表的等震线图极震区为北东向的错误,《一九二〇年海原大地震》的出版具有里程碑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维系生命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随着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水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遥感科学的控制论基础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在金沙江溪洛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方面完成的主要工作,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包括第1-9章内容,论述了金沙江溪洛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的成果:第1、第2章介绍了溪洛渡库区的地质构造及断层活动性研究成果;第3章对库区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第4
本书全面阐述了大渡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流域气象、水文特征,并详细介绍了大渡河流域气象服务系统。内容包括大渡河流域天气特征、强降水(极端降水)特征、积雪分布、流域雨季转换指标、面雨量时空分布及检验评估、流域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及丰枯特性、洪水的时空特性及入汛时间、降雨产流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