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顺应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规划,从我国林木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及木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诸多木材保护技术和若干木材保护学研究新进展,阐述了延长木材使用寿命、提高木制品附加值的重要意义。全书共14章,内容涵盖木材的保护学特性,木材的变色、漂白与染色,木材防腐,木材虫害与防治,木材阻燃,木质材料的耐候性
本书介绍了东北天然次生林的研究概况,重点针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辽东山区的典型次生林类型,阐述了次生林抚育更新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包括次生林更新机制及维持机制、抚育对次生林可控结构和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基于结构调整优化的次生林定量抚育和功能提升技术、次生林抚育更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
本书的目的,主要是向大家提出一个海拔4000米上下还存在着大面积的常绿硬叶栎类林这样问题。这里是青藏高原,是雪域冰川,是深切峡谷,是高原水塔,是高原秘境,是冰冻圈。就在这片高原秘境里,分布着一片片硬叶常绿栎类森林。这是事实。因此,青藏高原上可能存在着另一种“林学”,或者说青藏高原上的栎类林,其基本“生物表现”不同于低海
本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归纳总结了三种典型固沙灌木水分利用特征及灌丛蒸散特征、灌丛对降雨再分配及土壤水分富集效应,揭示了灌木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调控机理以及灌丛植物-土壤水分互作机制。全书分为四章,分别介绍了毛乌素沙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沙漠化成因及其生态恢复过程、中间锦鸡儿、羊柴以及油蒿的水分利用特征、灌丛水量平衡、冠
林业起重输送机械是森林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起重输送机械是林业生产中必需的搬运设备,其在林业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对于提供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起重输送机械的基本原理及组成,重点阐述了钢丝绳、卷绕装置、取物装置、制动装置等起重机械的基本构件及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变幅机构和回转机构四个起重机械的基本工作机构设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调查》丛书中的一本,从秘境、多样、共生、行动四个方面,通过文字信息结合地图、摄影作品、手绘插画等写作手法,系统地展示了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地理、生态等多方面的自然状况,展现保护区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以及其中的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以及保护区在保护生态、促
红树林是脆弱且重要的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红树林发生着剧烈变化。本书基于中国红树林长时序遥感监测数据,从自然条件与保护状态两个角度,开展了中国红树林格局时空演变分析评价,全面分析了近40年中国红树林分布格局特征和演变模式,并从景观健康角度评价了中国红树林保护地的保护有效性。
本书以楠木为研究对象,从楠木的基础知识入手,对楠木高效培育与人工林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楠木中三个著名的品类——浙江楠、闽楠和桢楠进行了多维研究,最后以金丝楠木为例,研究了金丝楠木的文化、美学、视觉感知及相应的应用。本书结构严谨,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紧密相连。通过本书,读者不但可以掌握楠木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柠条林的经营和可持续利用研究专论。作者通过对柠条的生长季平茬技术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为科学、合理的利用柠条灌木地资源,挖掘其潜力,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适用的关键技术。为柠条的人工灌木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指导生产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阐述了江苏省森林分布和森林火灾基本情况、森林火灾的等级划分、森林火灾的预测预警,森林火灾扑救的准备工作、扑救方法、力量编成、等级响应、协同联动、战术技术、安全事项、火场清理方法、避险方法,以及消防救援队伍“供水灭火”操法和相关测试数据、其他常用扑救操法与扑救思路、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要素等。各地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