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家庭问题至繁变也,欲求讨论之切乎事理,窃以为有不能不遵循之原则四:以言观点,则为生物演化的;以言目的,则种族价值之提高居大半;以言方法,则重事实而轻浮词臆说;以言实际之兴革,则认旧制度有相当之价值,而宜利而用之。人是一个富有情感的动物,在要求情感有所寄托。在彝伦攸叙的社会里,家庭是人们情感所由维系的一个*大的中枢
本书从概念史的视角考察国人近代阶级观念的生成及与国民革命前后历史变动间的互动关系。以国民革命前后的阶级观念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阶级观念的生成、传播和演变,综合论述主要政派的阶级观念及其互动,重点讨论阶级观念与相关政治和文化实践之间的关系。
“旧书新觉”系列第二辑之一。是高一涵先后完成的两个研究专题的合集,分别对我国历史上的御史制度、内阁制度的来龙去脉做了完整的介绍。这两种小品,体裁大致一样,都是从历史上和法制上去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作成一个有系统的叙述。所采取的材料虽然不甚完全,但是变迁沿革的概要,却已详叙无遗。
这是一部集教育性、知识性、鉴赏性、资料性为一体的史政类古文文选,共计100篇。本书整理了撰写政务管理类公文时可以借鉴的十三种古文素材,包括清廉、公正、勇为、宽厚、耿直、爱民、惜才、纳谏、疾恶、勤政、俭朴、谦恭、诚信等具体方面。本书编注遵循选文务精、注释尚明、评论求简的原则,所选材料皆源于正史,并注明出处,根据选编需要,
本书研究金代汉族家庭形态,从家庭规模结构,人际礼、法关系,收支与经济管理,宗教信仰,家庭教育,与乡村社会关系以及民间信仰七个方面,考察金代汉族家庭大杂居、小聚居的外在生存生活实态和内在礼、法维护与制约下的尊卑有差、长幼有序与男女之别。相较于传统家庭研究,本书试从两方面进行补充和突破:一是将金代汉族家庭研究从单纯血缘角度
本书以川东双村为个案,运用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民族志叙述架构,考察个案村在20世纪一百年间的村治历程,村治变迁中权威与秩序形态的变化是考察核心。书中阐释了现代性、国家与村庄地方性知识这三种要素在20世纪中国由革命向改革发展变化的大场景中共同塑造村治格局的历史过程,归纳出影响个案村村治变迁的基本逻辑:现代化背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大背景出发,根据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实践,借鉴国史和党史等相关研究的成果,系统反映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7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紧
本书全面论述了从先秦至民国时期的反贪斗争史。
关于中国秘密结社历史,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叙述,《重审近代中国的结社》一书系作者对大量史料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叙事上做出的具有原创意义的尝试。本书三编十一章皆为重审结社之实证研究。对中国、日本、欧美等不同语境的秘密结社叙述进行批判性考察,指出秘密结社实际上在思想信仰上和主流价值并行不悖。从这个角度出发,作者仍
本书收录晚清至民国间警政相关史料156种,分为:(一)警察制度,包括警察法规、建警方案、警察人事、警政沿革等方面;(二)警察团体、会议、统计资料,涉及中华警察学术研究社、浙江省警察协会、青岛市警察共济社等机构团体,各地警政会议,以及全国和北京、山西、重庆、四川等多地的警政统计报告、图表、年鉴等;(三)警察教育,包括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