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考古学、地理学、文献学的材料,对中国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互动、交流路线进行了综合研究。侧重考察早期文化交流的道路,深入研究了通道中的中转站、控制点等,探讨了其在交流通道中的枢纽作用;同时考察了交流通道运输传播的资源、物品。从文化互动通道的角度探索中国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扩展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模式与动
本书立足百年来敦煌石窟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新史料和新问题,邀请国内二十多名敦煌学权威专家撰稿,从形象史学的角度对敦煌石窟进行研究,内容涉及石窟考古、石窟营建、石窟建筑形制、石窟彩塑、壁画图像、壁画造型技法、敦煌藏经洞艺术品等。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敦煌石窟各专题的图像内容、时代艺术特征、历史和考古价值等的敦煌学著作,在资料
本书内容包含:丝路中转站;东来的美食;西去的丝绸;贸易接力;勇敢的外交官甘英;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千里赴长安;古代的“海关”;皇帝驾到;1000多年前的广告;五花八门的商品等内容。
本书内容包含:东方艺术宝库;乐僔发现的“圣地”;莫高窟名字的由来;三维的想象世界;忽胖忽瘦的彩愬;敦煌的塑像之“最”;天上与人间;美了一千年的飞天;中国人创造的浪漫;经典再现九色鹿等内容。
本书内容包含:敦煌由来;张骞出使;丝绸之路;千年莫高窟;神奇的相遇;贸易博览会;中元节;唐风时代;张议潮收复敦煌;检家谱;海洋时代;古丝绸之路的落幕;劫难等内容。
本书内容包含:戈壁出绿洲;巍巍祁连山;悠悠党河水;永远的月牙泉;会“唱歌”的鸣沙山;艺术宝库莫高窟;神奇的三危山和宕泉河;2000多年前的驿站——悬泉置;阳关和玉门关等内容。
该书稿为历史类普及读物。20世纪以来,随着对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国兴于北魏,盛于唐代的石刻艺术之美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然而,石刻艺术经历了唐时的极盛之后,归于沉着、素朴和成熟,形成了能代表宋代所特有的精致、内省、含蓄、高雅时代风貌的石窟。这些石窟广泛存在于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虽具有极高的历史、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前三个章节以建筑为单位,分别记录了武侯祠博物馆内惠陵和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这三组主要建筑物的门楣、廊柱上的匾额和楹联,后两个章节则录入了其他亭台楼阁现存的以及古籍(清代《昭烈忠武陵庙志》)中记载曾保存但后来佚失的匾额和楹联。全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对于研究成都武侯祠的历史文化和三国文化具有十分重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包括古文字考释、古文字与上古音、古文字与古汉语词汇、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整理、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等五大专题;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
本书分为三个单元、附录及研究论文等。具体内容包括:成都万佛寺出土造像;邛峡龙兴寺出土造像;其他地区出土造像;四川其他地区出土南朝造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