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研究七讲》是方药中先生研究辨证论治的一部专著,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部专著。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特点和优势所在。因此,对辨证论治的理解、掌握也就成为中医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学发展和创新的关键。该书系统论述了辨证论治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精神。在继承和汲取前人各种辨证论治方法和优点的
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对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影响。熊曼琪教授等主编的这本《中医临床基础学》,以《伤寒论》、《金匱要略》和《温病学》三门学科整合发展为理论基础,在全面继承既有成就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理论框架。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朱步先、何绍奇研究员等朱老之弟子们整理,1989年出版以来深受欢迎,先后4次重印,仍难满足需求。《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语言精炼,行文畅达,内容不袭陈言,不人云亦云,突现出一代名医独到的辨证思路和精当的用药绝技,以及超过前人的老药新用经验。读者可从中熟谙先生临证独特的
《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1O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发展并构
本书以阴阳五行分属,列为七卷。共收录了伤寒、中风、温病等六十余种疾病,以阴阳五行为纲,辑《内经》之要言,诸家之正论,并结合著者数十年的实践精华,对所收诸病的病因、病理、症候、诊治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简要介绍了家庭保健药膳的基础知识,制作原则,烹调制作技法及常用原料。详细介绍了补气养血药膳,补阴润燥药膳,补阳益紧药膳,美容养颜药膳,益寿抗衰药膳,开胃健脑药膳的组方、制作方法、用法和功效。其内容浅显易懂,容易学会,便于操作,是读者在家中制作保健药膳的良师益友。
本书由元末著名医家滑寿编纂,成书于1364年。1卷,19篇。全书首先记载了枢要玄言、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平脉、四时平脉、《内经》三部脉法、呼吸沉浮定五脏脉、因指下轻重以定五脏、三部所主等脉法基础:其次又从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提纲,举、按、寻持脉之要,察脉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之别,脉贵有神等论述持脉手法;再次从脉
食疗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方法之一。本书针对多种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选择了一些饮食调理和治疗的方法。本书所提供的食疗小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家常食物组成,另一种是由家常食物和中药混合组成。所选食疗小方一般由l~4种主料组成,大多具有组方简单、原料便宜、制作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体现了简、便、廉、验的优势,非常适
本书重点介绍了民间三大类(艾火灸、天灸、其他火热灸)灸疗方法,总计50余种。
全书10卷,为清著名医家余震纂辑。书中收选历代名医医案60余家,案例1060余首,按病证类编.并附作者精当按语530余条。所选病案涵盖临床各科156种病证,书后附有作者撰写的《却病求嗣六要》,以及有关起居、饮食、精神颐养方面的宜忌。本书取材严谨,评按精当集中反映了历代医家诊疗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医家赞誉为选择简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