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所书,很能代表其楷书风格,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本书是日本二玄社“新装版扩大法书选集”之一,针对初学者需求,自《雁塔圣教序》卷首摘录一部分易于学习的字集锦成帖,适当放大,适合临摹。
《孔子庙堂碑》为初唐碑刻之杰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本书是日本二玄社“新装版扩大法书选集”之一,针对初学者需求,自《孔子庙堂碑》卷首摘录一部分易于学习的字集锦成帖,适当放大,适合临摹。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北魏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
《老子义疏残卷》(即《老子道德经义疏》)自总论起,至天长章止,首尾皆缺……每章先释音义,次释句盖已无几,能不球图视之。本文朱笔,注墨笔,审其笔意似隋人书。义字义。六朝人著作,存于今者极少,国内残存古籍写本,与此等重者,《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著作。唐
《中国碑帖珍品留真集》是将汉字书法五种主要书体的演进作为纵轴;将古代历史上重要文化事件的发生作为横线;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国家级馆藏碑帖宝库中,遴选出40张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古代碑帖精品,集结为《中国碑帖珍品留真集》隆重面世。
《张从申李玄靖碑》又名《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张茅山碑》,全称《唐茅山紫阳观玄靖先生碑》。柳识撰文,张从申书碑,李阳冰篆碑额。原石建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年)八月十四日,原碑现在江苏句容玉晨观,即唐太宗为桐柏先生王轨(字洪范)建立的“华阳观”,唐玄宗因碑文“唐茅山紫阳观玄靖先生碑”而更名为紫阳观。 碑文主要记述
《常丑奴墓志》,正书,无撰书人姓名。凡二十七行,行二十七字,共存六百五十九字,系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常丑奴及夫人合葬志。上海博物馆藏拓本。 常丑奴,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志石於明代存陕西兴平崇宁寺壁间,后随崇宁寺这废,志亦佚去。志首称“隋都督荥泽县令故常府君墓志”此为明代拓本。此志清翁方纲评云:“结体遒整
南朝无名氏瘗鹤铭
《虞恭公碑》,它的作者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书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格,人称“欧体”。据史载:“询师法逸少(王羲之),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法,其精如此。”历来对于欧体的艺术特点评价甚高:“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
米芾章吉老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