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文人,无不重视文房用具。在诸多的文房用具中,最为文人所宝爱的莫过于笔、墨、纸、砚。这四种文房用具被雅称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中国历代文人借助它创造出诸如书法、字画、典籍册页等绚烂多姿的文化产品。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国文房四宝已从文化用品一变而为收藏品,这一点则是任何现
随着我国的先民走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也逐渐形成,墓葬制度日趋完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有了特定的规制与要求,从陵墓的形状、大小,陵区布局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古时历代相承,并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发展历史。刘庆柱和李毓芳所著的这本《陵寝史话》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陵寝的发
火器是指以火药为基本原料而制成的一种战斗兵器。王育才编著的《火器史话》按照火器的发展顺序,介绍了火药的出现与早期火器,古文献记载的火药战具,元明清的火药武器。包括火药的发明始末,各种火药弹的配方,文献记载以及出土的火铳、火炮、火箭等火器,从西洋传入的佛郎机炮、红衣大炮,清末洋务运动吸收欧洲火器技术制作而成的新型火器,等
佛教是享国一百九十余年的西夏王朝境内最主要的宗教,保存的佛典多达四百余种,本册编辑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六一至卷一三〇,由七十余号文献组成。各卷卷帙基本完整,书法精良。有的卷末有写经题记,并留有"天盛癸酉五年(1153)年号,对于西夏佛教流布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1949-2009)》全面展示百年来出土的所有简牍与帛书概况,包括出土地点、数量、形制、主要内容等,解析简帛自身包含的各种规律,包括材料应用的规律、文字演变的规律、符号应用的规律、编联形式的规律、典籍及文书分类的规律、收藏保护的基本常识等,以及百年来简帛研究的曲折历程,各种观点的交锋,代表人物等。
汉画像石、画像砖是古代艺术的璀璨明珠。作为建筑构件,汉画像石、画像砖完成了构造与装饰的功能,形成建筑、雕刻、绘画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汉画像石、画像砖因其特殊的石、砖质地,与用于构筑地下墓室的用途得以流传至今。其分布地域之广阔、数量之众多,艺术表现力之丰富,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汉代的帛画、壁画、漆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相
《楚漆器文化艺术特质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楚艺术风貌形成的原因、楚文化特质在楚艺术中的具体表现、楚艺术特征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楚艺术文化特质具体内涵等。这些问题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这些问题域的形成是基于人与艺术、文化间的一般性关系。以楚漆器为典型代表,综合分析其艺术特征,借以诠释楚艺术文化特质的具体表现。全面解析春秋
《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为迄今第一部根据甲骨文资料全面研究商代天文历法问题的学术专著,就甲骨文所涉及的商代天文观、天学体系、天象观测和历法编算等问题,分门别类加以阐释,系统建立了殷人的宇宙观、天文观测与历法体系,对殷商史、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及殷商天文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百年来甲骨文天
本书通过各种玉器的符号象征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和效用来审视古代器物,是对考古材料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