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科带头人、首批国家级中医谚断学精品课程主讲人陈家旭教授主编。本书1版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多次重印。此次修订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适应教材的更新及教学内容不断深入的需要而编写。本书修订仍保持1版的风格,以图表形式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体现出来。本书共有200余幅图、
古语云:“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确,有些食物就是天然的药物,药物就是可以充饥的食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身边的,不起眼儿的东西就越可能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良药。葱、姜、蒜、酒、茶、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千家万户常用的必备之物。它们的作用不仅广泛应用于人类的饮食烹调,还可应用在人类的防病治病及强身健体上,是名幅
足部按摩保健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宝贵遗产。在《黄帝内经》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和俞穴及脚上的许多穴位中的许多敏感反应点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关系。指出刺激足部的这些反应点可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脚掌是最为发达的肢体,它处于人体最低层,承担着艰巨的工作。因为它有着丰富的血管神经与人脑的指挥中心和各个内脏器官相联接,又处在人体最远离
由《云南经济日报》资深记者、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杨明志主编的中华石斛丛书—《石斛养生》,近日已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将入行10多年来自己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对石斛食用养生的亲身实践,从“仙草”传奇之说,到石斛名称的由来;从历代名医对石斛的赞美,到石斛的种类、功效作用;从石
到实地去,到民间去,到各中医人的行为方式中去。作者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让更多人关注中医,关注中医生态,加入到发现中医遗产、探索中医民智的行列中来:二是透过主流之外的“第三只眼”,来对体制内的中医学术和现象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通过这两方面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建立新的、更具生态价值的坐标参照系。《中医人沙龙绝学系列:中国人的
《中医人沙龙(第2辑):民间中医绝学》根据知名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寻访民间中医人的现场访谈创作而成,通过挖掘、展现四位民间中医人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中医民间文化生态及民间中医人在传统中医的辨证、诊断、方剂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创新和发展。为深入认识中医理论资源、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过程,以
《中医人沙龙(第3辑):民间中医绝学专号》根据知名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寻访民间中医人的现场访谈创作而成,通过挖掘、展现五位民间中医师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中医民间文化生态及民间中医师在传统中医的辨证、诊断、方剂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创新和发展。为深入认识中医理论资源、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过程
《中医人沙龙(第4辑):御医宫廷绝学专号》根据知名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寻访民间中医人的现场访谈创作而成,通过挖掘、展现三位宫廷御医传人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宫廷医学在当下生存状态、文化内涵,及当代传人在传统中医辨证、诊断、方剂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创新和发展。为深入认识中医理论资源、人的身
《叶案括要》通过梳理版本源流,选定底本、主校本、参校本。对原版进行校勘、标点、注释,以形成点校注本。《叶案括要》囊括了各方面的内容,这些学术、临床、科研及产业等的成果和经验得以系统整理出版,是岭南中医药界的盛事。
岭南医籍,自晋代葛洪以降,层叠累积。至明清,卷帙渐增,名家辈出,逐渐形成了岭南医学源于中土,又有别于中土的流派特征。岭南医药的文献遗存,更成为深入研究岭南医药学的重要基础。据郭蔼春《中国分省医籍考》,现存广东省(含今海南省)医籍一百九十一种,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录医籍六十一种。两者合计共二百五十二种,与江苏省的一千四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