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报刊专栏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的文章,后附数篇译文,既有阅书之感,又涵盖丰富的中外文坛掌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更流露叶灵凤对读书、文艺、生活和家国的爱。
这是叶灵凤爱书几十年而写下的随笔。本集收录文集《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晚清杂记》中的文章,爱书而爱读书,读书之乐乐何如?叶灵凤一生是因此乐在其中了。
阳光明媚、海水湛蓝的地中海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欧洲大陆还一片蒙昧时,这里就先后有多种文明形态诞生、发展、交流、竞争,多种信仰萌发并终发展成重要的宗教流派。这里留存了世界上早的恢宏建筑,催生了早的民主制度和强盛帝国,孕育了广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群体。欧、亚、非三大陆的交融使得这里的文化丰满而独特。地中海文
本书是北大著名学者夏晓虹女士的散文随笔集,其中更收录了夏老师新近创作的美文数十篇。题为“今生有幸”,实则多为对故人、故事的追思与忆念。作者用其学者特有的谨严克制的笔触,记述了镌刻在她脑海中的那些身影、那些岁月,看似冷静的笔法里,却无处不蕴含深情。往事风流,今生有幸。
《密西西比河某处》是诗人于坚的长篇散文,也是他的摄影集。近几年,于坚一直试图在实验一种写法,他从散文回归到文,重返汉语言体系中的文的传统,没有文体形式泾渭分明的分野,既有随笔、散文、记叙文的笔调,也有小说式的片段、分行的诗和引文,它纷繁而致密,《密西西比河某处》正体现了于坚近几年对写作的新思考。《密西西比河某处》不是一
本书为冯骥才先生2022年开年全新随笔集,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洞天”,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少有人知道,以文学成就名世的冯骥才先生,之前竟是一位功底深厚的画家。他说自己有两个空间:一个空间以文字工作,此为书房;另一个空间以丹青干活,此为画室。这两个空间,不仅是工作方式的不同,实际上也是心灵分工的不同。写作于他,更多是对
华静带我们漫步水墨画里的四合院,在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走走停停,与天坛的门钉触电,在韬奋书店里坐着读梦,在文学馆与大师们会面,在使馆区一角看夕阳,回忆那些年在工体的宏大夜晚,在前门大街上感受老城风景,在人定湖公园邂逅欧洲美感……展示胡同风范,品味指尖时光,回顾留痕记忆,搜寻烟火街区,探索空间边界。
锦城春晓,酒迷花恼。于是,人与花俱醉。这本书,是谢伟于迷醉中写给锦城的一首情诗。他回顾成都千年历史,解析谜一般的三星堆,探索宽窄巷子的前世今生,在最有烟火气的玉林路流连忘返,在老茶馆观看茶艺绝技,在旧书摊淘好书。他在杜甫草堂、望江楼和武侯祠缅怀圣贤古人,也在冷啖杯和串串香的小吃摊上与红尘俗世融为一体。一起在成都的街头走
金陵城,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山川灵秀,气象宏伟。周水欣漫步秦淮河两岸,探访鲁迅读书处,走过朝天宫和古城门,在芥子园遇李渔,品评荠菜圆子和十二鲜。她带我们行走在金陵城的老街巷中,闻到混合着老式木头房子、浓油赤酱的食物以及烟火人家的气息,还有青苔、香樟、梧桐的温润湿气……秦淮河水流淌千年,延续至今,不变的是对历史的守护与文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磐安县是中国药材之乡,主产于大盘山地区的“磐五味”,自古就深受医家、药家的推崇。作者作为磐安人,自小出入山水之间,对大盘山地区自然风物甚是热爱。近年来,作者深入山野走访药农,翻查典籍了解药事,最终形成散文四十余篇,解读中草药的前世今生。作者通过对诸多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