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自古今中外的研究资料中,几经爬梳抉择,认为后人对李清照女词人形象的认知和看待她的立场经历了层累性的改变,几乎所有关于李清照的惯常言论都是经过精心阐释的产物,只有经过传统这一棱镜的折射后,李清照才为正统文化所接受。后人为了强化她的传统形象,在明代结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杂
《元剧考论》,是元代戏剧专家邓绍基先生从文学性角度对元代戏曲深度挖掘整理的重要成果。书分为考论与综论两大部分。考论部分主要是作者在半个多世纪校阅元剧的过程中,由文本出发所做的个案研究;综论部分则是在个案研究的积累中对元杂剧宏观的考量,涉及到诸如元杂剧的形成及繁荣的原因、元杂剧思想内容的若干特征、元杂剧版本探究等。全书资
本书是作者多年发表的优秀论文的结集,主要是关于明清小说鉴赏。其中《〈水浒传〉主题辨》、《评但明伦对〈聊斋志异〉的评点》、《蒲松龄的为人及其进步思想》、《论〈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水浒传〉艺术论》、《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主题》、《从比较中看〈三国志通俗演义〉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段》、《明代小说横向胜揽》、《邓志谟论
《文学重构与路向选择:中国当代诗歌现象研究(1949-1966)》力求重返当代诗歌成长的历史腹地,从诗歌资源的选择与重构,文化动员与诗歌阅读、传播的关联,诗歌论争与写作范式的重建,诗歌经典的打造和创作主体转型等方面,深入探究当代歌现象的独特性与复杂性。重点呈现当代诗人构建“新的人民的诗歌”诗学体系和诗歌形态,推动富有时
清代云南诗学批评是深思和返原的,前者与逻辑相关,后者与体验相关。作为方法,二者均如阳光和空气具有自明性;作为存在,二者则如海水和火焰有待呈现。从自明性存在的双重视角出发,清代云南诗学隐含两个命题:诗为何——主体性情的艺术外显;何以为诗——基于根柢与兴会的审美创造。 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清代云南诗学话语是
《落花时节又逢君:重温那些美好古诗词》那些文字穿越千年万年的烟波与风尘,在非彼的境况里依旧不失其风神。旖旎情思萦怀,绵骨柔肠绎出几多青睐;眷眷难当有时,泪墨为书,刻写一个人的海阔星沉;历尽摧折砥砺,霜天月凉能挨,不忍看梦里罗衣慢轻叹……千千万万人曾吟诵了千千万万遍,那熟络于心的行间字里是否也
本书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戏剧卷,论述了原始戏剧傩戏到现代戏剧历经千余年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重点介绍了傩戏、门巴戏、藏戏、布依族戏剧、佤族戏剧、傣族戏剧、白族剧戏、满族戏剧、侗戏、苗族戏剧、彝族戏剧等20余种戏剧,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在元杂剧、清京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叙述了其发生、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发展的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了完整综合的叙述和论析。一、从史的角度论述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家与作品、文学现象与思潮。二、以作家文学为主,展示从古至今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而不是仅仅以少数民族民间创作为重点。三、注重综合比较研究,包括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以及中国周边国家文学以及跨境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历代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语言艺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是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批评五卷进行完整综合的叙述和论析。它对提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地位,扩大民族文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民族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提供一套专业教材。本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系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