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建筑转型与法式化:五代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研究》以五代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作为研究案例,探究木构建筑形制与技术的特点与演变。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讨论了木构建筑的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形式。第二章为类型学与年代学研究。第三章分析聚焦于晋中地区大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第四章主要关注构造与构件层面的技术史问题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要》从考古学、建筑学的视角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营造法式、美学特征,对古代建筑的特征结构、修缮修复、文化保护、理论研究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利于研究入门,具有引领作用,是一部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通识教程。本书是该套教材下册,承接上册,接着按照中国历史的断代发展顺序,逐章展开叙述,分别介绍了隋唐五代建筑
18世纪60-90年代是大西洋世界动荡和革命的年代。本书作者认为,城市景观是革命的背景布,城市建筑是政治博弈的场所,因此作者通过对巴黎、伦敦、纽约三个城市城市景观和城市建筑的描写,以及三个城市的市民对城市建筑被利用或改造态度的分析,使城市本身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主题,成为历史叙述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完善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2018年7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建人〔2018〕67号),明确国家设置造价工程师准入类职业资格,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配备造价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遗产新知文丛》一书是一项建筑学与文化人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有十章,第二章至第五章选择了文化人类学若干典型的理论流派,对这些理论流派及其影响下所形成的关于空间、建筑与聚落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第六章至第九章则是从物质空间的角度出发,选择了身体、建筑、城市、遗产等话题,讨论在人类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新疆卷》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通过对丰富的传统与现代建筑案例的调研与总结,深入梳理并解析优秀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文化渊源,提炼并阐释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弘扬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为当代与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创作提供信息和借鉴。
《中国古建筑图典(套装上下册)》作者师徒怀着对我国古建筑的痴迷和热爱,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测绘;他们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行程达数万公里。作者师徒跨越三代人,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绘制手稿数万张,把中国历代的古建筑符号科学严谨地用画笔记录下来,作为原始资料进行保存。作者师徒为中国建筑传
从自认技不如人,再到自认文化落后、人不如人,中国人的心灵经历了怎样的煎熬?1948年3月,朱自清(1898~1948)撰文反对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修缮文物之请,理由包括:“不同意过分地强调保存古物,过分地强调北平这个文化城”,“今天主张保存这些旧东西的人大多数是些‘五四’时代的人物,不至于再有这种顽固的思想”。言语之中,
这是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经典通俗读本,一本让年轻人都能读懂、爱读的关于中国古建的书。梁思成先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本书通过精心编排和挑选,让读者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风格演变的过程有整体的印象和了解的同时,更能体味到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与美学,以及一个建筑大师,
从研究所取的观点来看,作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试图突破过去习惯的单一学科视角。在《文化廊道视域下的西南建筑文脉研究》中,他从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领域中汲取了见解,将地理概念与民族概念叠加在一起。通过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他将西南地区建筑与文化的分析研究,放在更宽阔的语境之中进行再解读。作者把西南地区建筑与文化的形成机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