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位国内科技史学、水利、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在明确“发明是原创的、具有认知、适应和改变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功能的技术性手段与方法”的基础上,初步认定了中国原创重大发明30项,如汉字、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青铜冶炼铸术、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等等。本书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总结中华民族对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贡
近年来,科学实践与地方性知识已经成为科学哲学和其他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书从科学实践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视角研究了科学实践与地方性知识的各种理论与实践运用问题,比较了科学实践哲学与人类学关于地方性知识的不同理论,特别结合外国与我国本土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近代科学是西欧基督教文明的产物。和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一样,科学观念和西洋文化有着深刻的不可须臾或分的联系。科学又是近代技术发展的基础,而技术作为物化了的观念,又以物质力量向外传播扩散,逼使所有人,不论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性情喜恶,必须面对这一扩张。同治光绪年间,中国人所遭遇的,就是这种物化了的外来文化,愿与不愿,识与不识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所谓“德国的世界声望”、科学是怎样走进世界的?、剽窃是创新之母吗?、理性时代是如何理性的?、原子核是怎样分裂的?等。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是知名科普作家竹内薰所著的健脑神书。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额叶切除术,为何成了科学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历史?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背后,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天文学之争?爱因斯坦一生中的错误究竟是什么? 《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回溯当代科学理念的发展历程,指出我们如今掌握的科学知识,不管是父母教的,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自身信息的试错机。对竞争者来说,变得更聪明、更复杂总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复杂性的提高,确定性往往就成了奢侈品。不管竞争者多么智能,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全部策略都是有效的。所以,竞争者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自己竞争之道的正确性。它们都是自身信息的试错机。无能的竞争者,早晚会被这世界淘汰,它们不会被当
《科学的终结》是终结系列《科学的终结》《自然的终结》《历史的终结》之中最受欢迎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该书实际上讨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科学观问题。不过在许多人看来,所谓科学的终结仅仅是西方现代古典科学的又一次衰落,或许这是科学革命的开始。
本书按照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和新版大纲精神进行编写,具体内容包括11讲: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学是什么、科研选题与科研方法、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第七讲“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第八讲“技术是什么?”、第九讲“技术选题与技术方法论”、第十讲“技术伦理以及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以及第十一讲“
介绍中国古代数术(历法、占卜、风水)和科技工艺(农业、手工业、建筑等),介绍其种类、内容、源流以及其中的成就与智慧。著者:李建珊,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向桐,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本书是一部从哲学角度讨论技术问题的专著。作者多年从事技术哲学方面的教研工作,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较为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和基本问题、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是一部难得的关于技术哲学方面的优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