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学史着集成』有两点应予说明:其一,收录了一些中国文学史类着作中的词翠史部分。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史着作主要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是以时代为经,文体为纬,此种写法的文学史,词史内容分散於各个时代和时期。另一种则是以文体为纲,注重文体的发展演变,如郑宾於的《中国文学流变史》的下册单独成册,题名《词(新体诗)的历史》,篇
《民国词学史著集成(第十卷)》包括《词曲研究》《词曲》《词曲通义》《词学研究法》共四册。卢前《词曲研究》论述了词曲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介绍了主要的词曲家。 蒋伯潜、蒋祖怡《词曲》分别从词曲的文艺价值与名称的商榷、唐宋乐制与词的起源、宋代大曲队舞与北区的关系、南北曲的渊源、南戏北曲之比较、格律形式文字上
《民国词学史着集成》有两点应予说明:其一,收录了一些中国文学史类着作中的词翠史部分。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史着作主要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是以时代为经,文体为纬,此种写法的文学史,词史内容分散於各个时代和时期。另一种则是以文体为纲,注重文体的发展演变,如郑宾於的《中国文学流变史》的下册单独成册,题名《词(新体诗)的历史》,篇
《中国诗歌:2016年民刊诗选(2016.12)》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第84卷),收入田禾等三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转载作品五百余首,及少量诗歌理论作者的诗歌评论文章。诗歌作品比例约占95%,文章比例约占5%。诗歌作品部分,全部来自近一年来全国各种民间刊物,主要是民间诗刊,绝大部分都是诗人的近作,而文章部分,则
本书全面整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明清小说研究发展的情况,在回顾这一专业领域发展过程的同时,及时反映其研究现状。重点考察它们在时代分布上的均衡、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的启发性、代表性,以及在选题和研究切入点上的可借鉴性。对于一些重要的研究著作,详述其观点、方法以及研究特色,进行学术源流的梳理,考察和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语境、
《知时斋说诗》一书,是著名诗人王国钦多年来“有感而发”的诗词评论集,共收入作者相关文章63篇及相关附录4篇。 作者将文章类分为9个部分:“说言志”“说经典”“说毛诗”“说名家”“说鉴赏”“说创新”“说入史”“说诗话”“说诗法”。其中,如《“诗言志”之言在“当下”》《中国诗圣的襟怀》《诗词:该如何对待毛泽东?》《平仄人
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
杜牧(803—853),唐代著名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其诗文均有盛名,尤在晚唐诗坛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诗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富有盛名,古诗多感怀时事,怀古咏史,情致豪迈,议论精警,风格俊爽,也有写景抒情,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