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河北省为例,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系统总结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研究测算气候变化对生产和生活领域产生的影响,剖析查找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原因,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研究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措施与政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聚焦低碳城镇化》以“聚焦低碳城镇化”为主题,邀请从事气候科学评估、能源与气候政策研究、城镇化问题研究方面的专家撰稿,系统论述气候变化热点议题、城镇化与城市低碳转型实践、城镇化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等问题,并结合城市案例,讨论低碳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
陈晓光、张存杰主编的《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对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原因、气候变化已经产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及可能影响、西北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整理,较全面地反映和展示了西北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分为
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是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低碳经济或低碳社会形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充足的技术准备。我国要走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有四点非常重要: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好”替代“快”;技术的创新;利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因此《气候战略问题研究》从气候战略问题、气候制度与政策、统计考核与碳市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国际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与焦点》从时间、空间和博弈的角度,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性排放空间分配、减排目标、资金、技术、产业发展等问题,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历程进行梳理。针对世界各国或单独挑战,或组成集团去争夺世界主导权,以及这些国家的气候谈判轨迹
本书以纪录片剧本为主体内容,辅以专家访谈、编导手记和高清配图,展示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变迁之路,解读了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之后的气候变化过程,对人类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显示了中国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与责任意识。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黑色?困惑》讲述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以及
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是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气候》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本书根据新的长期气候资料改写了中国气候的一般内容,包括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与天气系统、气候要素特征与气候区划等。同时,总结了近30年气候理论、概念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并突出了5个新的方面:用气
专业精进,激发科学正能量。 图文并茂,直观感受科学魅。 特设“人文小课堂”,追踪科学背后的故事。 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奠定科学认知的良好根基。
本书以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为支撑,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切入点,阐述了技术、知识产权与气候变化,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产权政策,气候变化对现行专利法的挑战等内容。
本书收录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及分报告,涉及北京市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辽宁省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上海市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福建省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湖南省2012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