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图书为《<黄帝内经>版本通鉴》系列第二辑,由著名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先生主编。本套图书系统整理《黄帝内经》历代珍本善本,择众多珍本中较优者整理出版。第二辑较第一辑收录的《灵枢》文献有所增加,包括了明吴悌本、明詹林所本、明赵府居敬堂本等《灵枢》珍本,具有重要中医文献意义和古籍研究传承价值。每本文献均撰有详尽
《灵枢经》历史上又被称为《针经》、《九墟》、《九灵经》等,它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主要内容可分为经络针法、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神志学说,还涉及天体运行对人体的影响、气候预测、医事人员选择培养等与医学相关的诸多内容。此次对《灵枢经》的整理出版,以为读者提供简洁明快本为目的,底本以明赵府
本书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皇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经》构成,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
本教材专论十二经脉以外的经络体系。全书共分10章,第一章概括论述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经络学说的发展和经络系统的分类;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从命名含义、循行分布/所在部位、表现特点、生理功能、病理反应、相关腧穴、临床应用和病例分析等8个方面论述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础理论和临床
《黄帝内经》某些篇段成于战国时期,至西汉整理成文,《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内经》十八卷”。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类编其书,序云:“《黄帝内经》十八卷,今《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即《内经》也。”这说明《黄帝内经》一直分为两种相对独立的书籍流传,一种名《素问》,一种名《针经》。《针经》即《灵枢》的初名,在流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