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丹麦著名汉语学家易德波女士经多年辛勤劳作撰写的一部研究扬州古老地方曲艺——扬州评话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扬州评话的调研共有七章:说唱艺术与扬州评话、原始资料、语音、语法、文体、叙述、口头性与书面性;第二部分扬州评话艺人口述选段有三章:王派《水浒》、吴派和康派《三国》、戴派《西游记》。书后附有扬州评话
《中国诗歌:词语里的人(第81卷2016第9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头条诗人、原创阵地、实力诗人、特别推荐、新发现、女性诗人、大学生诗群和中国诗选,等等。
在对曾巩作为政治家、经学家、史学家、古文家、儒者的研究中,他作为醇儒的形象被广为接受。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曾巩赏爱有加,认为曾巩是一位深得儒学真传的儒者,而其文章则直接阐述了儒家的义理。由于朱熹在理学上的崇高地位,元明清三代对曾巩的推尊在很大程度上受朱熹的影响。 在诗歌史上,曾巩的诗几乎毁誉参半。的确,曾
《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尝试摆脱“西游学”领域一直以来“以百回本为本位”的思维定势,将目光从百回本小说上拉回,并进一步将研究对象由“小说”还原为“故事”,在跨文本视阈内,以“西游故事”的演化、传播过程为线索,将小说、戏曲、说唱三种文本系统置于同一平面进行考察,研究它们在重述、再现故事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个性特征。
《莫怀戚小说文化论》作者张育仁以同事和至交的双重身份长期从事莫怀戚小说的研究,并且围绕与小说相关的诸多重要问题与莫怀戚展开过深广的文化探究,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莫怀戚的乡土小说、侦探推理小说、都市言情小说以及侠义小说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的系统阐释。
藏族史诗《格萨尔》论稿
明清山左即墨地区望族文化与诗歌研究
《诗经》郑、卫诗歌研究
张骁儒主编的《儒家经典与现代阅读--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二季》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品牌学术沙龙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二季十期活动中的精彩内容重新修订整编而成。主要内容以儒家之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题,逐期
由金晶*的《独孤及研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独孤及的思想及文学地位,指出独孤及是其时代弘扬儒家思想、将纸上谈兵的儒学主张贯注于具体事务的经世致用型文人的缩影。独孤及理充而气足的奏议文风、序文和记述文中精致的叙事写人技巧、碑志文黜华录实的写实特征、哀祭文的怨天主题与缘事而发 的抒情特点,都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唐文创作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