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宽赞》,又作《儿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本书采用环装装订设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
该书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底本,介绍了其中的楷书技法。关于书法技法,历代论述颇多,有的过于繁冗复杂,初学者往往不得要领,无所适从。这套“书法入门十八法”试图集前人经验之精华,从实际出发,化繁为简,强调可操作性,把书法基本技法概括为“十八法”。书法爱好者通过这十八法的学习训练,可以从各个侧面加深对笔法的了解,从而举一反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东汉末官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三国魏明帝时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称“太傅”。书法师曹喜、刘德升、蔡邕等人。锺繇对楷书的形成有开创之功,也是“魏晋风韵”的奠基人。唐张怀《书断》评其书:“元常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锺繇传世书迹以小楷为主
晋代书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称“二王”。它在书法史上几乎成为了符号。最早提出这一名词的是南朝宋人虞龢,他在《论书表》中云;“厥后群能间出,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二王书法各有千秋,大王有“书圣”之誉,小王则有“小圣”之评。本书收录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小楷经典书法代表作品。本书采用环装装订设计,在临摹时可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又称《唐怀仁集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高三百一十二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共三十行,行八十余字不等。成亨三年(672)建。刻石立于弘福寺。惜今已断裂。现藏西安碑林。高三点五米,宽一米,螭首方座,书法秀劲超群,一气呵成,世称“千王碑”。传世宋拓有墨皇
《张猛龙碑》碑高280厘米,宽123厘米,其中碑身高153厘米,宽87厘米,碑额高44厘米,宽40厘米。碑额三行12字。碑阳26行,满行46字,末四行为题名年月,主要赞颂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等功绩德行;碑阴12列题名,每列2行至22行不等,共156行,记立碑关系诸人的官名姓氏等。《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风格,即险绝竣逸
《张迁碑》又名《张迁表颂》,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高。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
《礼器碑》为圆首碑,碑身高173厘米,宽78.5厘米,厚20厘米。碑文记述了鲁相韩敕优免孔子舅族颜氏和妻族亓官氏邑中繇发、造作孔庙礼器、修饰孔子宅庙、制作两车的功绩。碑阳末3行及碑阴、两侧刻有104人姓名及捐款钱数,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书法上,其笔画瘦劲且有轻重变化,结体紧密又有开张舒展,捺角粗壮斜行,
张海先生是著名的书法教育家、活动家。改革开放以来,他对推动河南书法的发展功不可没,为提升全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书法五体皆工,入古而不为古法所泥,锤炼出新。他的草隶、行草书,删繁就简,形简意丰,风格烂漫,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本书精选近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八十幅,有楷书隶书草书各种书体,格调高雅,独树一帜,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