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品物图考》由冈元凤纂辑,是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植物、动物的图释著作。全书共七卷,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个部类,图配文字考证,其中有224幅插图。该书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后也受到欢迎,清末、民国乃至当代多次出版,广为流传。此本为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绘者不详,约绘制于清光绪时期,书
本书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系列教材之一。编者选取了80首唐诗经典作品,用文学专业的阅读规则,即传统解读唐诗的方法,从体制、结构、风格、韵律、自然高妙、比较几方面进行详细解读。解读对象既包括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静夜思》等大众较为熟知的篇目,也有钱起《湘灵鼓瑟》、戎昱《咏史》
书稿主要针对60多部(篇)小说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进行田野调查,综合运用文艺学、民俗学、文学地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对长城小说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调查,挖掘其历史文化意蕴。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循着“长城文学——长城小说——忻州长城小说——长城文化”之思路追索山西长城文化乃至忻州长城文化的地理归属与文
书名《评论与特性》该书共11篇文学评论文章组成,基本阐述了现代哈萨克文学发展概况与部分创作文学进行了评论,研究哈萨克族文学上提供指导性作用和参考作用。1.《文学的属性与文学评论特性》利用九大内容,全面的对中国哈萨克族文学评论状况进行了评论。2.《共同观点》在诗歌研讨会上讲的总结语。3.《真理的旗帜永不倒》对哈萨克文学发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唐诗中的节令民俗》既能让读者感受唐诗之美,又能体味传统节令民俗的文化之味。书中不仅有元宵节的繁盛,清明节和端午节不忘初心的品质,七夕节少女穿针引线的情思,中秋节团圆的快乐,还有重阳节登
徐则臣小说在个体、时代与世界之间迂回往还,是一代人精神震颤的审美结晶。以徐则臣小说为中心,既宏观阐释其跨越代际的世界性、世界意识,发掘女性与知识分子形象的多重意指,也以意象诗学理论对船意象与食物书写进行微观透视,进而考察代表作《北上》及诸多重要文本,归纳其不同的时代表征,并由对话访谈呈现其诚恳的文学观念与时代认知。特别
这是一本科幻作家的写作心得。作者以自己的写作历程和列举国内外科幻文学创作优秀代表为读者清晰地展现了科幻文学创作的精神内核。作者深刻讲述了科幻文学创作中的误区,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就像是上百场讲座的集合,为科幻文学的新进创作者提供参考。本书用较为全面的视角分析了科幻作品创作的要义、创作立意、科幻的不同方向,阐述了科幻文学
重庆文理学院黄贤忠教授编纂的《巴渝唐诗之路的文化缘起与地域流布》一书致力于汇集20世纪以来巴渝唐诗之路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力求通过这些具有典范性的论文,初步建立巴渝唐诗之路研究的基本框架,确立主要的研究对象,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较清晰的研究路向和资料支撑。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共收录了尚永亮、肖瑞峰、李芳民、蓝勇
本书以清初“四雪草堂”原刊本为底本,王维缇点校整理。钱伯城《前言》,原刊于本社1989年出版的《封神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内容、成书等作了详细介绍。此次出版,新增注释、插图和附录三部分,以便广大读者阅读。注释,重点解释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插图,选自明万历金阊载阳舒文渊刊本、清“四雪草堂”刊本、清光绪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
本文以河湟花儿这一典型的民间文学形态为研究对象,从伦理视角对作品中蕴涵的伦理现象和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主要运用了近年来在文学批评领域倍受关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理论和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过去几年里悄然兴起,并在大量学者的理论构建和批评实践下,取得了令国内外学界瞩目的发展,以下将对其研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