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民国《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为底本,全新精编精校。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编,以历史事件贯穿各个历史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各个领域,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经典的通史版本。
这是系统介绍中国文明的普及性读物。本系列图书从绵延五千年的中国文明长河中,遴选100个代表中国文明成就的话题,以小而精确的视角切入中华文明,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流变,并配有准确、精美且风格独特的插图辅助说明,图文并茂。这些话题覆盖面极广,从天文地理,到文学艺术,再到风土民情,包罗万象,全面地展示了中
本书内容选自张元老师公众号“张元谈历史话教学”中有关《资治通鉴》的文章,共计30篇左右(以及张元老师曾在中华书局学术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一篇)。每篇文章都对《资治通鉴》中某些耐人寻味的历史镜头进行了细节解读。
全书分为“千古风流”“乱世奇葩”“如是我见”三个部分。第一编“千古风流”共30篇,作者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历史人物中,以民本思想为标尺,选取了27个善可为法的历史人物,梳理归纳其事迹,发掘论述其意义。第二编“乱世奇葩”共19篇,写了21个恶可为戒的奇葩皇帝。他们大多是魏晋南北朝、十六国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以暴虐、淫荡、荒诞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视角,从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联系入手,重点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双创)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原则与内容、遵循的规律、机制与途径、价值及新时代发展趋势等主要内容。立足理论与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唐代宗病逝,唐德宗即位。即位之初,唐德宗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然而此后,德宗大力提拔幸臣卢杞等人,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转坏。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发动削藩战争,导致藩镇的激烈反抗,最终引发“奉天之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演进讲起,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覆盖比较广泛,涉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各个层面。全书共分为中国传统哲学、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教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饮食、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传统民俗九个章节。每章节都设置有内容导读、名人名
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厚土,发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结合新时代的现实,相融相通,拓展中华文化的空间,阐述我国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等思想的文化根基,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给予了富有创造性的智慧解读,阐明了中国人的生命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战争观、文明观。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本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注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突出切实性、传承性、包容性、多样性的特点。全书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从社会实践的具体需要出发,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植根的土壤
故宫虽然只有六百多年历史,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阶段,但是故宫以收藏于其中的各个朝代的文物、典籍等历史遗产,汇集和凝聚了中国七千年的历史。本书从春秋战国开始,延伸至汉唐、宋元明,一直到晚清,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关键节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作者还横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