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叔讲文史系列丛书以《资治通鉴》为主线,按历史时间顺序,精选其*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用当今风趣幽默的语言连缀成册,每册几十个小故事。《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300多万字,涵盖16朝1362年历史,是中国*部官修编年体通史。*一生读《资治通鉴》达17遍。可见这样一
本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风捉影势在必然,而历史却要真凭实据,谨慎从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主张透过史料的表面,探求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譬如开篇讲宦官和外戚,作者正本清源,深入分析了宦官的历史渊源,理清人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
这是一本写秦汉历史的书。从秦始皇创建帝国体制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这段时期是中国帝制时代的青春期,这个阶段的秦汉帝国就像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信心。秦汉两朝,帝国的治国理念从秦朝的法家到汉初的道家,再到汉武帝时的儒家,最后到汉宣帝时期的“王霸杂用”理念,不同的治国理念一次次地切换,顺应了帝国
本书通过写人物的命运,来写时代风云,通过写时代风云,来写历史规律。把英雄请下了神坛,使人物呈现本色,全程讲述三国充满智慧较量和复杂人性的乱世时代,力图恢复历史的原貌。
汉晋文化思潮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东汉来年,与当时盛行的尚通意趣有密切关系。《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以尚通意趣为中心》力图从汉末魏晋六朝之知识界广泛盛行的尚通意趣的角度,对汉晋八百年间文化思潮之变迁作总体的考察,探讨其变迁之“内在理路”。揭示出在汉末魏晋六朝知识界普遍盛行而又被现当代学术界普遍忽略的尚通意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8辑)
本书作者从秦王朝的末期及灭亡开始讲起,用简单易懂而充满趣味性的语言,讲述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包括刘邦进咸阳城、项羽的征战、火烧栈道、楚汉相峙、吕后夺权等历史大事件,也有耳熟能详的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缇萦救父、孔融让梨等口口相传的小故事。 书中还设有“小知识”“思考角”“知多一点”几个板块,并且内文配有色彩鲜
《给孩子读的中国历史:三国鼎立》一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据一方,最后形成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后来司马氏父子篡夺曹氏江山,灭了蜀和吴,建立西晋,后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于江南建立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割据政权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一百年间,南朝经历了刘宋、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