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谢尔曼的《斯多葛式智慧》借鉴了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塞涅卡和其他一些人的智慧,呈现了一种引人入胜且现代化的斯多葛主义,教授了勇敢、坚韧的品格,以及亲密关系在处理生活中各种挑战的重要性。谢尔曼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和现代伦理学专家,她讲述了斯多葛学派检验信仰和知觉的方法如何帮助我们纠正我们所信、所见和所感当中存在的歪
阿兰·巴迪欧作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在这当中,主体作为巴迪欧哲学思想体系内重要的一环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不同于以往西方哲学史中对主体唯心主义式的阐释,巴迪欧的主体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运用断裂逻辑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重新定义,并运用数学集合论的知识对马拉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是中国哲学的天道心性自性和仁义,她是本体,能生万物。美德即知识开出了希腊罗马文明的内圣和外王,孕育了基督教文明的内核与灵魂,她是西方文明皇冠上的明珠,是西方哲学大厦中的道统。无此一道统,则不可能开出日后西方近现代自由思考之学统与民主法治之政统。苏氏一生孜孜以求以道殉身,天道不得行,则宁愿为此以身殉道而不
本书以“沉默”为主线,从语言、行动、伦理的角度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解读。作者认为具有浓烈伦理色彩的“沉默”是贯穿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关键。对于《逻辑哲学论》而言,伦理、美及逻辑形式均属于必须沉默的疆域,因此沉默的核心是一部“伦理之作”何以拒绝言说伦理;而以《哲学研究》为代表的后期哲学,重要的则是哲学作
本雅明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多个思想领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本书在现代性批判视域下对本雅明历史哲学思想和现实性问题进行了阐释。在揭示本雅明历史哲学的方法论前提以及思想来源的基础上,围绕本雅明历史哲学中独特的时间观念、历史观念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本雅明历史和政治思
当人生陷入困境,不妨问一句:哲学家塞涅卡会怎么做? 如何处理和时间的关系 如何克服担忧和焦虑 如何战胜困境 如何在困难和极端财富中生存 如何保持真实并为社会做贡献 给悲伤留一席之地 ...... 斯多葛主义是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斯多葛哲学崇尚理性,注重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应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古罗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民族志》第一卷的长篇导言,探讨的主题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二是拉采尔晚年(1901年)发表的长文《生存空间:一项生物地理学研究》,这篇长文通常被视为其政治地理学基本原理的总结性归纳。本书探讨的深层问题是:自然民族如何转变为文化民族?拉采尔在描述人类从自然人向文明人演进的文化
施特劳斯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卢梭专题研讨课,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而成。《卢梭导读》篇幅巨大,共计十七讲。前四次课,施特劳斯以《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两翼,提纲挈领地提出阅读卢梭的基本问题,为学生和我们提供了在卢梭思想迷宫中穿梭的引线团。第五次课,施特劳斯给出他阅读卢梭的经验。之后的十几次课,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上下卷)》的内容主体出自张祥龙老师的讲课稿,初稿为西方哲学史课程的讲稿,后又补充上页边评议或笔记。上卷内容自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下卷自实证主义到现象学。作者在本书中对西方哲学史做了细致的梳理,写作中展现了多层交织的对比棱角,尤其是西方与东方的对比。作者认为真正的西方哲学史应被理解为:对于探讨终极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是卢梭于1776—1778年在巴黎创作的,是一部兼具自传与哲思的作品,也是卢梭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他去世之后才得以发表。全书由十篇漫步遐思组成,是卢梭“为自己而作”,记述了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在“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的悲凄境况下,外出漫步时的所感所思,抒发了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