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代磁州窑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分为五章,使用了800余幅器物照片,图文并茂论述了中国近代时期磁州窑(彭城窑)发展阶段的分期、器物类型、装饰风格及技法、诗词曲赋及题记的文化内涵等问题,初步系统地研究了近代磁州窑的整体文化面貌,并通过回顾古代彭城窑的发展历史,进而提出了彭城窑创烧于北宋末期的观点,厘清了磁州窑与彭城窑
本书为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古发掘报告。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通州区、大兴区三区交界处,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协作配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三个区域组成。2003~2005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开发区内的部分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墓葬210座、窑址4座、古井3眼,出土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等文
本书以出土文字资料为主体,研究涉及简帛文献学分类、楚简与《尚书》学史、楚简与《诗》学、楚简所见先秦自然观等领域,讨论诸如楚简所见《尚书》今文古文联系、楚简所见《商书》祭主及年代、楚简所见《尚书》文字,楚简所见《诗》论及中国现存最早诗学批评文献及基本范型,楚简所见日食、人与自然关系、禳灾方术、战国各地灾异观念比较,楚简所
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时间国人议论纷纷,一项单纯的考古发现迅速演化为文化事件、社会事件,形成了独特的“曹操高陵现象”。《曹操墓风云录》记录了曹操墓的寻找、发现、发掘、论证、质疑、确认的过程,作者曾深入曹操墓内采访,对曹操墓考古发掘工作以及论证确认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本书论述了一座可能始挖于西汉的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的工程科学技术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龙游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的开凿年代和开凿目的等考古学猜想及其文物价值评价,洞室群分布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洞室群古工程科学技术亮点研究、古人高超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方法、洞室变形破坏分析及充水对其稳定性影响分析、岩体长期强度和流变参数反演以
《安徽繁昌窑遗址发掘与研究》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安徽繁昌窑遗址进行了发掘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历年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地层堆积、出土遗物、繁昌窑青白瓷的科学分析与研究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600多号敦煌遗书整理影印出版。除图版外,有总目、条记目录及新旧编号对照表。
本书在充分利用和研究已面世的楚简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采取综合描写与局部考察、定量与定性分析、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语法现象的异同,探讨楚简语法在不同语料中的分布特征、规律及其原因,揭示楚地语法的基本面貌,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意义
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全的一部大型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