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骁儒主编的《儒家经典与现代阅读--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二季》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品牌学术沙龙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二季十期活动中的精彩内容重新修订整编而成。主要内容以儒家之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题,逐期
由金晶*的《独孤及研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独孤及的思想及文学地位,指出独孤及是其时代弘扬儒家思想、将纸上谈兵的儒学主张贯注于具体事务的经世致用型文人的缩影。独孤及理充而气足的奏议文风、序文和记述文中精致的叙事写人技巧、碑志文黜华录实的写实特征、哀祭文的怨天主题与缘事而发 的抒情特点,都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唐文创作的大手笔。
王新勇、王飞霞*的这本《土家族审美文化学初论》旨在从土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原生态文化中探索其美学精神,构建当下民族地区的诗性文化。观其源流,撮其概要,提炼出群谐美 元美学精神;揭示了神话哲学精神滚动式发展、直面人生的美学精神、自我完善的审美心理,及其尚武 崇文倡和率性的主体文化精神。《田氏一家言》、《樊樊山诗集》
以往的民间文艺学研究虽然已经积累了不少跨文化对话的财富,但要真正地将跨文化学引入民间文艺学的研究,还需要通过民俗学这座桥去构建跨文化民间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主要使用了四个个案,梳理并总结了民俗学方法论分期的价值与特点、民间文艺学方法论分期的价值与特点,从而提出了跨文化民间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建设目标,即建立当代民俗学
本书是流沙河先生阅读《诗经》的心得体会。作者从《诗经》中精挑细选八十一篇诗章,以还原现场的方式,为读者讲述了每一篇诗背后的故事。文字幽默诙谐,数千年以前的故事娓娓道来,如同身临其境。
《随想录》是巴金先生晚年不得不谈的作品,这本作品集的文章在1978—1986年间陆续发表、结集出版以后,在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统计,该社在1986—2006年这20年间出版的《随想录》的总印数相当于同时期的《鲁迅全集》总印数。《随想录》不仅印量惊人,而且还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版本数量众多的图书之一
《诗经学》亦为胡朴安学术著作中影响大者之一,是民国时期以近代学术方法治《诗经》zui早的著作,且保留了旧学底色。《诗经学》主要内容简介:(一)诗经学者,学也。学也者,以广博之征引,详饿之思审,明确之辨别,然后下的当之判断也;(二)诗经学者,关于《诗经》一切之学也;(三)诗经学者,关于《诗经》一切之学,按学术之分类,而求
《旧诗新话》共有六十篇诗话,前四十五篇作于1926年以前,可以说是为文学革命“呐喊”的文字。作者要“从古墓中掘出抒情诗来”,以历史中的白话诗为由头,倡白话、反纲常。其文不仅有学问、有见识、有性情、有才华,而且也透露着“五四”的热情、凌厉与欢快。而后面十几篇,则是关于自家诗歌的诗话。
《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本书的固定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本期收录了朱朱、黄纪云、多多、李曙白等人的诗歌。
《中国诗学中的人权思想资源:以生存权为中心的研究》以中国文化与诗歌为研究对象,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权(生存权)思想资源。中国文化讲“仁”、良知,这是它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的根本动力。而这与现代人权思想的基本精神是相符合的。《中国诗学中的人权思想资源:以生存权为中心的研究》首先讨论中国文化和人权思想的一些基本问题,然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