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美学史》是中国装饰文字从史前刻绘符号至20世纪现代美术字七八千年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图录书籍,既是中国装饰文字七八千年发展演变资料的全面展现,又是对装饰文字学术研究的集中反映。本书为商暨西周卷,主要讲述商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展现了图形文字在人物、动物、建筑、器具、自然与符号等各个方面丰富的装饰美化
《中国汉字美学史》是中国装饰文字从史前刻绘符号至20世纪现代美术字七八千年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图录书籍。本书既是中国装饰文字七八千年发展演变资料的全面展现,又是20世纪100多年装饰文字学术研究的集中反映。本册为春秋战国卷,主要以春秋战国时代我国西方、北方、东方及南方各个诸侯国的青铜器铭文中的装饰文字组成,其中
《中国汉字美学史》是中国装饰文字从史前刻绘符号至20世纪现代美术字七八千年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图录书籍。本书既是中国装饰文字七八千年发展演变资料的全面展现,又是20世纪100多年装饰文字学术研究的集中反映。本册为宋元明清卷,作者以扎实的宋体字设计功底,从专业的角度对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千字一面的宋、元、明、清雕版宋体字进
本书的主编之一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创制了诸多的民族文字,这些民族文字记录了各个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兴旺发达的表征,从古至今,许多古代民族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原民族的消亡而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中国汉字美学史”是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共八卷,这是关于中国装饰文字从史前刻绘符号至20世纪现代美术字七八千年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图录书籍,既是中国装饰文字七八千年发展演变资料的全面展现,又是20世纪100多年装饰文字学术研究的集中反映。本卷是该丛书第七卷,以图文并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与世界同步迎来了电脑化浪潮,汉字得以输入计算机,中文字体设计在经历了雕版印刷、铅活字印刷、玻璃板技术(手动照相制版、激光照相制版)阶段之后,得以在数字媒介的平台上展开,这意味着中文印刷字体设计在电脑时代的延续以及中文数字字体设计新时代的开启,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5YJA740062))的结项成果。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功能语法及现代句法等相关理论为分析工具,基于对马建忠等先贤关于先秦字词的语义、语法特性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对先秦文献《荀子》中句法层面“之”字和“其”字结构中的名物化、词汇层面“者”字和“所”字结构中的名物化以及无形式标记的动
本书在对天津市10个方言点进行深入、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专题讨论了天津方言的特点及其历史演变问题,内容涉及知系字、阴平调、入声字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深入探究了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以及《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等问题,认为天津方言不是移民方言,其底层是近代分布在这里的冀鲁官话,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北京、东北等方言的影响和
本教材精选中外各类文学、艺术、哲学等代表性作品,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诗文作为精讲课文,精讲课文按照正文、注释、作品分析、思考练习的体例编写,另外编选若干课外阅读文选。选文广泛,内容精炼,能有力提高高职学生语文阅读和欣赏水平,也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与欣赏。
“本书是针对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汉语方言声调的研究,共调研了265位发音人,143个方言点,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西北官话单音节字调合并的现象,并且探讨了部分成因。本研究包括如下六个问题:1)针对西北官话分布情况,围绕八个点(西宁、临夏、酒泉、银川、兰州、红古、昌吉、天水)进行辐射状田野调研,在每个点扩散调查周围与这个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