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民族认同特性及其文学性生成(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为中心)》从文艺学的学科角度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语言、叙事、文体和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语言对民族认同的建构包括母语写作、非母语写作和双语写作;叙事对民族认同的建构包括人称复数转向、多重视角、平行对话结构、宗教文化叙事和叙述者干预;文体对民族认同
《乡村小说视域下的当代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书写研究》着重考察当代乡村小说土地制度变迁书写表现出的不同内涵和特点,旨在准确理解当代乡村小说的延伸演变,整体把握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书写范式的形成和审美特点,以及这种书写范式如何被质疑、解构和替代,分析这种书写策略变化的内在原因,梳理这种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复杂的社会文化形态。
《儿童文学:学科与建构(朱自强学术自选集)》共分为五辑,在整体结构上显示出作者的儿童文学学科理念:儿童文学是一个学科,拥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应用性这两个属性。文集中的论文,为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话题和学术观点。第1辑“中国儿童文学史论”强调中国现代文学与儿
休闲是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也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诉求。李漫天*的《休闲文化与中国闲适散文(奠基篇)》以中国古代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儒家和道家为主的休闲观念的梳理,探索中国休闲文化的思想根源及其基本特质。与一般对休闲的纯理论论证或社会现象描述不同,本书力图将休闲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加以探讨,特别是借助对散文文本的分析,发
选取中国文学史上两座高峰汉赋与唐诗,让人们从历代名人以汉赋、唐诗咏唱西安的经典作品中加深对西安的了解。通过通俗易懂的现代注释和赏析故事梳理西安的文学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西安的文心与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伍宝娟*的《李白女性题材诗研究》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分类研究其作品的表现对象及其情感指向,以期历史地审视李白女性题材诗在当时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内蕴,并将探究的目光转向文化传统与诗学语境的交互影响,以及李白个体性的创造性因素在型塑女性形象类型中的作用。
《南帆文集1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文学批评手册》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作者从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与演变的角度,纵观当代的中短篇小说创作领域,指出时代精神已酿成新的审美情感方式,对于审美心理与小说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探讨。第二部分是“文学批评手册”,是文学批评的通俗教科书,力图从理论上考察文学
本文分两个部分来进行探讨。上编部分,着重于朱佐朝戏曲作品的考证,以之作为全面认知的基础。主要考证作品有《渔家乐》、《夺秋魁》、《牡丹图》、《寿荣华》等。下编部分,从主旨、人物、结构三方面入手,探讨朱氏剧作的艺术特色,追寻朱氏剧作盛演不衰的原因。
2012年10月,第十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许结、易闻晓主编的《中国赋学》既是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共收入论文45篇,分别从“赋论研究”“赋体研究”“历代辞赋研究”“辞赋语词名物研究”“版本赋家赋作考证”以及“赋家赋作研究”六大方面对于赋学的发展及演变历史作了全方面的介绍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