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8卷):墙子路·将军关》全面实地调查明蓟镇长城的大型考古报告,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它和以往只记长城局部或部分段落的报告不同,调查的深度、广度和方法也不同。它全面完整地把蓟镇长城公布于众,给人以整体的思维和概念,使世人了解了作为重要依据。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收录的历史文物71件、唐卡38幅、岩画51幅,大多数为包头地区历年来发掘出土文物,以及在本市境内征集的藏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包头先民为生存而奋斗,是包头先民的创业史、奋斗史,也是包头经济文化发展、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我们在欣赏精美文物的同时,赞赏着古人的严谨认真、精工细做,惊叹于他
中国使用钴蓝颜料做呈色剂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两爵之间,青瓷的烧造出现了有意识的釉下彩装饰,但没有发现使用钻料的情况;隋代出现了成熟的白瓷,使青花瓷的出现具备了必要条件;扬州唐城出土的白地蓝花青花瓷残片,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实物,它将中国青花瓷出现的年代前推到9世纪前后;两宋时期,青花瓷虽有烧造,但未成气候;青花瓷
《洛阳出土墓志目录续编》收录见于近几年著录的洛阳出土墓志1785方,按照墓主葬年时间先后编排,涉及东汉至民国18个历史时期,其中以唐代墓志居多。每方墓志著录首题、墓主卒葬时间、志石尺寸、志文行字、书丹者、墓志出土地点及收藏处所、资料出处等信息。书后编制墓主姓名索引,附录几种相关墓志书目录。
《海文化起源与早期文化生态:近年上海及周边考古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上海地区早期文明起源研究——以上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由平等时代到等级时代——以上海地区为中心、读《“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前身”说献疑》、梁代村微型器物初探等。
《甲骨文库:甲骨文标准字集字字典》共收入1460字,每个字从左到右依次为拼音、序号、楷体、序号、甲骨文字形、出处。
《甲骨文库:甲骨文常用字集字字典》主要内容包括:马如森序、凡例、笔画检字表、甲骨文常用字集字字典正文、汉语拼音索引等。
《宁波文物考古研究丛书(丁种第3号):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2)》是继《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2006年)和《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2008年)之后,“宁波文物考古研究丛书”系列的又一本论文汇集。书中刊载的26篇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地下考古、水下考古、文物保护、科技保护、地方文献、陶瓷研究、“海丝”研究、会馆文化、文物
伴随着新世纪的开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首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
本书分为宏观篇和微观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从礼教与刑罚之辨看先秦诸子的诠释传统;从楚国竹简论战国“民道”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