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风格的流变与呈现》以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展开。绪论部分对中国音乐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对远古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中国音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不同时期的音乐形式和作品进行论述。第七章对中国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
本套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按照地域分为9册,收录了香格里拉民间音乐保护协会在青海、四川、云南等地以田野式采集方法抢救采录的400余位藏族民间艺人口传反映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歌谣,内容涵盖山歌、劳动歌、酒歌、赞歌、牧歌、吉祥祝福歌等,并以汉文、藏文及英文三种语言呈现歌词,配以原生态音乐光盘及图片,读者可以在阅读三语歌词的同
《公共音乐基础与教育研究》是黄姗所著的一本音乐类学术著作,音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公共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弥补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艺术学习领域上的缺憾,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本书第一部分以公共音乐基础为中心,对音符、音程、调式、声乐、器乐等公共音乐的基础知识进行了阐释。由于公共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艺
本书是作者自2013年受聘于西安音乐学院期间指导过的4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合集,包括陕西米脂唢呐常家班的考察与研究、陕西旬邑周派唢呐乐班的考察与研究、“普庵咒”流变研究、西府曲子音乐志等。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选取了能体现不同地区音乐特点的传统民歌或者影响深远的创作歌曲,从歌曲的产生背景、旋律特色、地域色彩、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阐释;第二部分则从相应地区选取戏曲、曲艺或器乐作品,结合其产生和发展、主要流派、表演程式、伴奏乐队构成、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选取其中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第三
本书透过《点石斋画报》及其他相关画报资料为佐证,来梳理、理解和认识晚清音乐的面貌,是一件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选题。本书是编选《点石斋画报》中与音乐有关的图像,并做初步研究。由于《点石斋画报》中的图像,大都是作为新闻而刊发的,因此在这些涉及音乐的图像中就很难分类。为方便阅读,大体上分为:民俗活动中的音乐图像、民歌、民族器乐
本书首先概述了音乐教育概念特点,目标等,然后分析了音乐教学基本内容、音乐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音乐鉴赏教学与审美,之后探讨了互联网思维下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型、新音乐课程下的音乐教师,最后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规划与未来发展空间方面做出总结和探讨。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绪论、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音乐教育教学与教师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策略的路径选择。
本书共分七章,前两章是介绍客家文化与客家音乐基本概况;第三到六章是核心部分,主要介绍关于田野考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客家音乐案例;第七章是田野考察后的案头作业部分,主要介绍田野考察报告与田野日志撰写的基本要略,以客家音乐为案例。本书通过寓客家音乐的田野实践于理论之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接,对于直接有效指导客家音乐田野考察具
本书围绕1841年普鲁士宫廷以复古风格上演的配乐希腊悲剧《安蒂戈涅》(索福克勒斯原作,门德尔松配乐,蒂克制作)展开,将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置于时兴的“希腊主义”这一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中加以审视,揭示音乐在文化、政治、艺术各有其目的且相互抵触的情形下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