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武汉大学通识课程相关配套教材,教材主编戴丹妮老师为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博士,中国莎士比亚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莎剧社指导教师,多年从事莎士比亚及西方文化研究、教学及表演指导且多次获得国内、。教材按莎士比亚喜剧、历史剧、悲剧、传奇剧四大部分,分门别类介绍剧目剧情简介、演出及改编、中/英文名段赏析等,引导读者多角度分
《不对称》是亚当·扎加耶夫斯基2014年在波兰出版的单行本诗集,分为三辑,根据所涉主题精心安排。除了延续他以往惯常的诗歌主题之外,本书更多指涉“即兴”与“回忆”,一如既往地在历史感/现实感与审美要求之间寻求着一种理想的平衡。他的诗歌平静、温和、细致而不失力度,在体量上愈发精粹,内容上却愈见厚重。 2018年,《不对称》
《谷物》(Cereal)是一系列专注旅行与生活的读物。提供的深度阅读体验,也是视觉盛宴。它根植于我们对旅行、对阅读、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也根植于我们的信念:认识更多新的美好的事物,将教会我们更好地生活。 《谷物16:等待的艺术》以艺术与自然的复原力为主题,采访了抽象艺术家托克瓦斯·戴森,雕塑家阿尼什
大盗贼和小跟班
穿靴子的凯蒂的故事(当波特小姐遇到昆汀?布莱克,让孩子在大胆“试错”中快乐成长)
深受尼采影响的莱因哈特,力求让语文学摆脱19世纪末历史-实证主义的负累,回归诗意和人文主义的教养目标。在学术的成熟期,莱因哈特的研究重心从哲学转入肃剧和诗。他把生命的后几年贡献给了史诗《伊利亚特》,辞世时留下4000余页手稿。这份丰富的遗产经下一代学者的精心整理而成书出版,定名为《<伊利亚特>和她的诗人》。本书顺沿史诗
本书将哈罗德﹒品特放在一个大的文学和社会背景中,从文本细读入手,结合社会背景和作家本人的生平资料与作家思想进行研究,运用福柯的权力和政治理论,从多角度分析他的早期和后期作品的权力和政治主题,探讨他的思想性和与众不同的艺术性。文章结论认为品特是一名高度负责和关注人生的艺术家,他毕生探索权力与政治以及人类生存状况,对当代政
本书从英、法、德三语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文本出发,通过原文与译文间的对照,帮助学生从跨国、跨语种的视角理解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它虽然兴起于德国,其影响却跨越海峡遍及欧陆。三位编者将在一个长篇导论中建立概念史的发展谱系,聚焦经典文本,考察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整体美学思想在各国特殊文化生态中对文艺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三位编者自
本专著较为系统地阐释了19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从鲁德亚德·吉卜林到扎迪·史密斯英国流散作家作品中英国人从英国到其海外殖民地和从(前)殖民地到英国的双向流散和与之相伴而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人种安全等问题。
《范妮·欧文》是"一带一路"国家当代文学精品译库之一。本书是葡萄牙作家阿古斯蒂娜·贝萨·路易斯于1979年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以19世纪中叶的波尔图为背景,围绕范妮·欧文、若泽·奥古斯托的爱情、婚姻以及他们与卡米洛的复杂关系而展开,描绘了一场令人哀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的人际关系和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