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诗歌声韵大全:两个“1+7”,解读旧诗律》对王力《诗词格律概要》中正格、变格、拗救的概念整合、重组、归纳成“仄变平、不必救,平变仄、必须救”后,得出今体诗平仄格式的“1+7”;并以此对唐、宋、辽、金、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的今体诗进行解读,然后回头在汉、魏、六朝诗中探寻了今体诗的起源,把今体诗的起源从南齐“
本书是对晚清时期(1840-1911)中国人所作的海外竹枝词的研究,以欧美部分为主。书中追溯了唐代以来的竹枝词传统和海外竹枝词的源流,考察了晚清海外竹枝词的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吴樵珊、斌椿、陈兰彬、袁祖志、张祖翼、潘飞声、王之春、潘乃光、张芝田、张煜南等十位作者的作品。作者对失传的文献做了钩沉,对主要作品做
“五四”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标高。晚清散文与“五四”散文之间具有多种重要关联。这不仅因为“五四”与晚清之间具有直接的历史接壤关系,而且两者还存有许多的细节化的逻辑联系。晚清散文以其内在的惯性跨越辛亥民初而继续演进着,“五四”散文则历史地承接着晚清散文,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生成新的品质。本著作以散文的“现代性”为基本的视点
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置于其中的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也具有强烈的现代化诉求,突出表现为对“诗本体”的热切关注和积极构建。本书以“诗本体”的探求作为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的阐释起点,围绕诗歌本质、艺术形式、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核心命题,在象征主义诗学不断提升的本体自觉中,阐释其饱满的诗学内涵,考察其在诗
本书以唐宋婉约词为一种独特的词体文学现象,将其置于历史文化发展的宏观视野中来加以系统地探析,同时依据词体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界说婉约词的审美特征,对唐宋婉约词的演变进程予以历史文化观照,既探究婉约词在唐宋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环境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民族的诗歌情绪——写在前面的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等。
本书内容包括:早期新诗的合法性论纲;论“新诗”命名的合法性;试论现代汉诗形式的发生;翻译与早期新诗的合法性;论早期新诗的“弑父”情结;早期新诗写作中的师者角色;歌谣:“新诗”的潜在资源等。
笑过之后,总还剩下些什么,这便是幽默,有情的讽刺。 维多利亚*盛时期郊区生活的“编年史” 钱锺书先生“叹为奇作”“惊其设想之巧”,认为“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 伊夫林·沃则称它是“世界上有趣的小说”。 孙仲旭译笔 《小人物日记》托名小职员查尔斯·普特尔的日记,实为虚构作品,先是在幽默杂志《潘趣》连载,
《三怪客泛舟记》是一部让人心情放松的幽默小说,曾被《绅士》杂志评为“史上幽默的五十部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主要围绕三个怪客和一只狗的一次泛舟之旅展开,充满了夸张和非现实的情节,他们掉进水里,把东西弄丢,吵架,又笑着和好,互相讲故事;他们个个有远大的抱负,热情也很高,可就是到了早上谁也起不来;他们都想当伟大的探险家,可事实
幽默,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一九五七被的经典文学丛书“人人文库”收录 简体中文版*次推出 《三怪客骑行记》同样是一部让人开怀大笑的幽默小说,主人公还是《三怪客泛舟记》中的人物,这次他们不是在泛舟,而是骑着自行车穿越德国的黑森林。在一九五七年的“人人文库”版《三怪客骑行记》的导言中,D.C.布朗宁如此评价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