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美国影视剧创作团队中的“创剧人”,对国内现有的美剧研究有补充作用,也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机制的革新与实践发展具有参照价值。该书以美剧创作团队中的“创剧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探索集编剧与制片职能于一身的创剧人制度的独特之处及其相对优势基础上,剖析其对于美剧创作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书从上海电影发展史本体角度出发,将1945-1965年间上海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对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电影等隐形与显性话语符码体系研究,基于中国大历史维度,历时性思考、探究这20年上海电影影像叙事理念、时代主题、共名与无名景象、产业机制、类型特征、集体文化症候、国族想象、社会情绪、符码形态、传播格局、资源
第六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本文集是对参与论坛的优秀论文的汇总,展示论坛优秀研究成果。本次论坛主要有两个论题:“影像材质:方法与观念”和“电影学:当代电影理论的创新与反思”,从众多论文中评选出18篇,展现了青年电影学生和学者对于电影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思考。
本书包括六章内容:数字分镜头设计概述、数字分镜头设计前期准备、数字分镜头中的角色表演、数字分镜头中的视听语言、数字分镜头设计实例、移动分镜头制作。本书将分镜头的设计原理、设计要素、表现技法、数字化方法与分镜头创意紧密结合,讲述了影视作品数字化分镜头设计的制作流程和技法。本书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实例丰富、应用性强。注重引
本书可以算国内第一本由动画专业教师撰写、深入探讨动画表演问题的教材,作者在书中将多年通过实践不断完善的教案和盘托出。书的前一部分是严格按照教学进度与课时制定的教学大纲、教案(细致到每一课时如何上,每一个笑话如何讲);后一部分是一些关于动画表演问题的专题文章,可以作为教辅材料供师生阅读。 除文字外,作者对大量课堂教学视
本书讲述了定格动画基础理论、定格动画项目实训、定格动画经典作品赏析等三章内容。
本书借助文化研究、大众传播的方法聚焦于1978——2020年转型时代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的产业转型与文化形态的变迁,从电影制度、都市电影、抗战电影、武侠电影、青春电影、文艺电影、重写“当代史”、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国际传播、文化传播等角度,围绕中国电影的制度变革、类型改写、历史记忆、文化想象、权力机制、全球叙事等议题
"本教材内容涉及影像、声音、剪辑三个角度,分析光线、色彩、构图等视觉构成要素的艺术特性,进而深入讨论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镜头组接、节奏、声音等视听语言各个重要环节的表现力及相互关系。本书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系统呈现了视听语言从元素到篇章的过程,并以经典影视作品个案为例,详细讲解了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创作方法,同时结合
国际导演大师班是我国首次系统引进国际著名导演艺术家及教授,并由上海戏剧学院配以国内著名导演艺术家共同协作授课,每年一期,并将授课内容和学员总结汇编成册。本期大师班授课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6月4日,出于疫情防控考虑,首次聘请国内五位顶级导演进行授课,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中国上海。在为四周的
一直以来,中国有声电影初期的电影声音创作都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有限的研究成果,也多是对电影在单纯的历史学语境和政治、意识形态语境下的解读。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影声音本身相对抽象的特性使绝大部分没有实际创作经验的研究者难于深入到声音内部的核心内容去考察,总结律,而另一方面,长期的学科专业体系和研究习惯使得视觉与听觉,声音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