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红色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红色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红色音乐教育与传播三部分,收录了《高校践行“红色音乐+师德师风”建设模式研究》《高校“红色音乐+思政”育人模式初探》《江西高校中红色音乐文化传播之培根铸魂》等文章。
本书分为“传承·传播”“理论·探索”“分析·实践”三部分,收录了《江西红色音乐在新时期的创承与发展》《红色电影音乐的传播学解读》《“中国红歌会”运作模式探究》等文章。
本书聚焦于美国的非裔族群这一特定群体的音乐文化。内容涵盖爵士、布鲁斯、拉格泰姆、融合、摇滚乐等各式各样的音乐类型,试图用一本书的体量为读者提供关于非裔美国人音乐文化的整体样貌,并且对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做剖析。本稿件作者为美国人,也是首次外文著作在中国出版社出版世界首版。本书为梅多斯教授针对非裔美国人音乐文化撰写的专著,
本书主要建立在历史音乐学的基础上,以音乐史学和文献学为依据,结合图像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史料、图像资料的双重考证来阐释相关问题。本书由绪论和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第二章分别对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印度、西亚、中亚、西域各系乐器、乐舞展开不同层次的综合性考查。并且,对中国是如何接受上述地区的音乐文化,
本书是对侗族大歌这一音乐形式的详细探讨,书稿首先梳理了有关侗族大歌的专著、论文、乐谱、音像材料,进而从侗族大歌生成的地理、人文背景谈起,梳理了侗族大歌在历史中的嬗变、侗族大歌流传区域及传承变迁、侗族大歌与民俗和节庆的关系,之后着重分析了侗族大歌的音乐结构、词曲关系、衬词的表现形态和衬腔的表现形态,总结了侗族大歌的艺术特
本书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勇的个人文集,共分为五个大部分,分别为:一、中国音乐史,二、乐律学,三、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研究,四、音乐考古学与音乐图像学,五、杂文两篇。刘勇的研究集中在民族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等方面,发表过多篇相关文章与著述。本次文集收录了中国音乐史、乐律学、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研究及音乐考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是一篇自传式民族志,讲述了作者自己的世界音乐经历;第二章在教育中定位世界音乐,介绍了术语“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和多元主义、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多样性以及民族音乐学;第三章讲述了语境中所呈现的东西,涉及传统、本真性和语境方面的内容;第四章分析了关于音乐学习和教学的全球化观点;第五章对非正式音乐教育与正式音
本书稿通过分析湘桂走廊仪式音乐中文化因素的多重性的具体状况,发掘出多重文化中所蕴含的伟大的智慧、伟大的力量以及其来源。作者从三个角度对文化因素进行提炼。以“典型文化特征”为依据进行提炼,对各文化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和解析;以地域的视角进行提炼,对各地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对湘桂走廊仪式音乐中存在的中
本书由六章构成,论述了海南疍民及其传统文化、疍歌的源流分布、艺术特征、音乐形态、演唱特点及传承保护等;纪实篇中实录整理了陵水新村港、三亚南边海、三亚大东海、保亭槟榔谷、三亚湾、海口捕捞村、昌江新港村的采风、调研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歌谱篇中收录的40余首歌,皆为深藏民间的传统海南疍歌,首次被记录成谱,弥足珍贵。本项目是对濒
本书从音乐、美术学科交叉的视域,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西方绘画作品,透析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的内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二十世纪艺术流派(194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