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通史》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全套书共8卷13册,总计850余万字。分为早期卷、吐蕃卷(全2册)、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全2册)、民国卷(全2册)、当代卷(全3册),运用大量汉、藏文史料,阐述了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首部体例完整、内容全面、系统研究西藏地
《湖南图志年鉴·2022(上下册)》是由湖南省方志年鉴社编辑的地方综合性年鉴。全书共分“区域开发与园区经济”“综合监督管理”“农业·林业·水利”等23个类目,从2021年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对全省各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要闻进行整理,注重反映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突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情
《江海热土上的红色印记》一书,坚持以史实为依据,通过翔实的史料,回忆海门人民的奋斗历程,讴歌革命英烈,全书彰显了海门革命老区辉煌的历史,生动再现了海门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的历史画卷。该书记载了先辈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蕴含着海门儿女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本书旨在为开展党史、国史宣教工作提
安定境内,在宋以前没有县级建制,无“县志”,宋之前无详细的史料,只散存于各类史籍中。金皇统二年(1142)始有定西县。从明代正德年间由县教谕袁秉哲、贾守义执笔、训导李宗一订正,编纂了《安定县志》,这部《安定县志》因内容、体例均有异议,故未能刊行于世。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县教谕冷昂对从民间征得正德《安定县志》
本书为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论文集,共收录38篇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9篇文章,主要论述登封天地之中的历史文化;第二部分21篇文章,主要论述郑州、登封、巩义、荥阳等地的古塔与特色民居;第三部分8篇文章,主要论述郑州古城遗址保护与古城生态公园建设。
本书旨在以文艺评论的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聚焦莞邑莞人莞事,选取全国背景与东莞特色的结合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论述红色主题100年的发展脉络,使读者对“红色记忆”有直观的印象,同时侧重于理论分析,挖掘出东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本书选译的档案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莫瑞·桑德斯报告》,包括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核心成员问讯记录:第二部分是总司令部、远东司令部盟总第二参谋部、民间谍报局、编译部等机构以“石井四郎”为主题词形成的请示报告文件及备忘录。第三部分是美国国防部(陆军参谋长、陆军准尉)与远东军司令围绕如何避免苏联介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
该书是一部介绍赣州七鲤古镇的文化历史的读物,七鲤古镇乡土文化丰富多彩,这里文化灿烂,地域文化底蕴深厚。七鲤古镇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的东晋义熙年代。唐代晚期,由于七鲤古镇具有独特的古瓷土矿资源,古瓷窑产业开始兴起,特别是北宋时期,赣南交通的繁荣,人口的大量增加,生活用瓷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加上古瓷窑特需要木材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作者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十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汉语汉字文化、中国诗词文化、中国民族乐器及名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书法绘画文化、中国戏曲文化、中国园林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等。
本书分六个篇章,介绍了重庆市南岸区从远古时代至近现代传承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类型,梳理了与大禹文化相关的传说、历史遗存以及历史意义,宋瓷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工艺特色以及重要意义,宗教文化的概况、重要的宗教场所及文化遗迹,南岸区开埠的历史背景、驻南岸的外国洋行,抗战文化的时代背景、抗战历程、抗战大事记以及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