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各种思潮在这里汇聚,北京以丰厚的思想文化造就了许多伟大人物。许多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先驱们,不仅在北京探讨先进思想,而且直接参与组织了许多重大活动,深深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走向。本书选取了24位近现代在各界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
黄飞鸿(1847—1925),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生于南海县佛山镇,是清末民初具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著名中医。他与霍元甲并称为“南北双侠”,开设武馆授徒无数。甲午战争期间,他还与黑旗军将领刘永福一起去台湾,为保卫国土,与侵略者展开较量。1924年10月广州镇压商
本书是一本回忆司马文森的纪念文集。 司马文森(1916年—1968年)出生于泉州,原名何应泉,曾用名何章平,常用笔名:林娜、耶戈、林曦、林纳、文森、宋芝、宋桐、何文浩、何汉章、马霖等。是中国共产党资深的文化工作者、统战工作者、作家和外交家。1941年他创办了大型文艺期刊《文艺生活》,至1950年7月停刊延续9年,曾在
这是一本透过诗人人生来品读古典诗歌之美的经典读本,囊括了10位唐代优秀诗人的平生诸事。开心不开心,有趣无趣,平凡亦或传奇。通过诗人的人生经历,引出那些曾令我们热血澎湃的不朽作品。喜欢故事的会读出人世悲欢,沉浮荣辱,得到一丝启迪;喜欢诗词的会读出博大精深,浪漫唯美,收获精神的愉悦。
本书着重从对费孝通的思想和文本意义的阐扬这一角度,对费孝通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思想及概念进行深度挖掘和再诠释,试图找到费孝通思想的来源、根本,以及进一步贡献于未来学术界和思想界的诸多可能性,并尝试在这样一个向度上重新思考人类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的新创造。本书分为方法与路径、自我与超越、危机与重建、文化与自觉、纪念与回忆这六个
这是一本透过诗人人生来品读古典诗词之美的经典读本,囊括了唐宋最优秀的21位诗人词家的平生诸事。开心不开心,有趣无趣,平凡亦或传奇。通过诗人词家的人生经历,引出那些曾令我们热血澎湃的不朽作品。喜欢故事的会读出人世悲欢,沉浮荣辱,得到一丝启迪;喜欢诗词的会读出博大精深,浪漫唯美,收获精神的愉悦。 本书文笔优美、活泼、文风
本书回忆了十几位文化界的北京老人儿,“老人儿”是北京话,指老资格的人。书写这些老人儿的人生,也是为历史积累宝贵的文化财富。单弦艺人常澍田,书画宗师李苦禅,评书演员马增锟,相声名家李文华、常宝华,“京城叫卖大王”臧鸿,音乐家白奉霖,话剧导演班赞,文化名人钱亚东……他们都是各行业的翘楚,是各种北京文化的代表者和传承者。这些
戈公振(1890-1935),中国近代著名新闻学家、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创者、新闻教育家。他开启了中国画报业发展的新局面,在《时报》《申报》等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新闻科任教。他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九一八”事变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报道日本侵略真相,践行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爱国新闻理
本书系一部记述“中国天眼”——大射电望远镜FAST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有“中国天眼之父”之称的南仁东为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而殚精竭虑二十余载的光辉感人事迹的报告文学作品,共十二章,包括“摘星星的孩子”“祖国的召唤”“望远镜的山谷”“心的格局”“推销员”“独一无二的大窝凼”“大国重器”等,全景式展现了南仁东用科学魂浇筑
本书第一部分为抗日烈士述略,收录了1939年以前,杨虎城将军的旧部在各个战役中为国捐躯的400多位英烈(只是部分)。其中10位写了较翔实的生平事略,10位有比较简要的生平概略,其余是英名录。第二部分,是史实考证。该书对许多抗日史实和人物,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填补了很多史书空白,匡正了流传谬误。书中英烈,以“刑天舞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