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和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农业经济类学术理论集刊,全面客观的展现了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和农村改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和阐释了农业经济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乡村社会的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土地制度、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社会教育及各利益团体间的协调等方面做出努力。本书利用1927~1937年南京政府推动的农村合作化资料,利用实证分析和历史比较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出这一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相对完整的运行机制,提供了南京政府农村
书围绕乡城劳动力迁移及其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关系这一主题,关注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部门长远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关系,揭示了二者之间不同于一般“强相关”关系的“弱相关”性;深入挖掘了我国乡
《西藏农牧业发展方式研究(精)》系统回顾了2004-2013年10年来,中央支持西藏自治区发展农牧业的系列举措,并对发展成效进行了回顾;以统计数据、农业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西藏农牧业10年来发展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以2004、2013年两年度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农牧户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调研资料、数据为基础,
《土地权利和利益视角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主要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研究,探索合理高效配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提出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以及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主要阐释了我国1978-2013年粮食储备的历史与经验——如何调剂粮食储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粮食储备、调运的实例。旨在为现在的粮食同行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粮食储备管理的领导们提供参考。
本课题在构建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刻画了我国羊肉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基于品牌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凝炼了羊肉企业品牌化战略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究了羊肉地理标志品牌化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和运行模式,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透视了户内品牌羊肉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与户外餐饮品牌羊肉顾客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系统地分析了羊肉品牌化
硒是人类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作是“抗癌之王”,它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我国有22个省份约7亿人口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中。为此,农业部2013年启动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门项目《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旨在全面提升我国富硒产业水平,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是基于这一项目,在中国产学
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渔业资源由于产权的非排他性,往往被过度利用,加强渔业公共管理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我国渔业率全国市场经济改革之先,在迅速增长、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资源衰竭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迫使我国渔业管理从单纯的抓生产导向转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转变近二十年来,我国渔业公共管理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由
本书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内涵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探讨,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世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与最新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了包括调整主体、调整内容、调整目标、调整策略和影响因素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体系,从农业产品结构、农业布局结构和农业产业链结构三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