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曾经震撼了世界,其卷轴里有一些写卷是当时讲唱文学的话本,当代研究文学史的学者称之为“变文”。这类讲唱的话本,按照题材区分,大致可分为讲经与讲史两种——前者宣演佛经及佛家故事,后者演述我国历史传说人物事迹。这些变文,生动感人,是讲唱文学的鼻祖,也是近千年来中国俗文学的根。本书首先介绍了敦煌变
本书是一部介绍元曲的著作。元曲是元代文学的灵魂,这种元人的新诗,和唐诗宋词相比,幅员更为广阔,情味更为活泼,格律更为精致。它的语言旋律与音乐旋律的无间融合,使中国语言文字达到最超妙的境界。本书介绍元代的政治社会与文学环境,使我们了解元曲是在什么样的“温床”中孕育成长的,并通过元人散曲作家群体和他们的作品,欣赏元代文学之
本书共三部分,内容包括: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补、人间词话遗补。
本丛书以学术研究为支撑,从全球文化视野来审视,运用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以及宗教学、神话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方位地展开研究,深入到刘三姐文化的活态中去追根溯源,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刘三姐这一符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审美等多重内涵。本册介绍刘三姐电影、歌舞剧、彩调剧中的经典歌曲,以及宜州地区广为流传的刘三姐歌曲,展现刘
本书是诗词鉴赏类图书,分家国情怀、壮志凌云、诚心正义、明理修身、安闲自得、好学不倦、拼搏进取、以身报国8个专题共147首诗。该书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主编,由诗词界著名教授王星汉、周啸天、钟振振、曹辛华、段维、褚宝增、刘兴超、刘勇刚、黄全彦、江合友等选编、注释并点评,其中点评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与其他同类型图书相比
本书稿以花间词感知觉语言和情感语言为切入点,详细分析花间词的审美旨趣;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依照语言风格,对花间人进行派别划分,共分出温派、韦派、孙派、欧派四派;再从语言传承的角度分别探讨花间词与齐梁宫体诗、敦煌曲子词、李商隐艳诗、南唐词、柳永词的语言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最后从语言视角探讨花间词在词史上的影响,着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分上、下两编及一堂附加课,上编“中国诗学七讲”由朱光潜先生以艺术、美学、心理学等现代视角全面分析讲解中国传统诗;下编“中国特色之律诗研究”由闻一多先生讲解
《诗学(第19辑)》是一本专门研究中国新诗及相关诗学问题的纯理论图书。本书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吕进、向天渊担任主编。本书共有当代新诗研究、诗学理论探索、诗歌现象阐释、歌词研究、学位论文选粹、诗学新著评析六个部分,含25篇文章,共计300千字。本书内容主要涉及诗学的基本理论、历史梳理、作品评论几个方
本书分为南山有台;厥初生民;青青子衿;皇皇者华;绵绵瓜瓞;昔我往矣六辑,具体内容包括:简兮;采频;箨兮;椒聊;宛丘;鱼丽;南山有台;楚茨等。
本书收录了对胡适、刘半农、朱自清、卞之琳、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李金发、汪静之、郭沫若、冯至、穆旦、臧克家、艾青等46位中国现代白话新诗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赏析解读文章近百篇。本书细致解读相关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风格特色、意象隐喻、语言韵律、修辞结构以及表达方法,通过对中国现代新诗不同流派不同代表作品深入而独特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