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是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出发为我们描绘了这帮栖息在frontier的“蚁群”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著作。 《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是孙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这部著作的初衷是对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史学的角度展开纯学术性地探讨,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
寺观水陆法会图明代基本内容变化不大,而组合样式则更加多样,与卷轴水陆画更趋接近。目前遣存较多的地区,仍是山西、河北、四川一带。其中以山西灵石资寿寺、繁峙公主寺、浑源永安寺正殿水陆法会图最具有特点和代表性。山西灵石资寿寺水陆殿建于明成化十八年(一四八二年),该殿位于大雄宝殿束侧,因殿内供奉弥陀,因此名弥陀殿;又因周壁绘有
导言·青铜之殇余念忠、第一章·青铜岁月余念忠、第二章·青铜痕迹余念忠、第三章·青铜检测余念忠、第四章·青铜珍藏卢志禹、第五章·青铜诗章纪宇、结语·青铜之殇余念忠。
《长江中游佛教造像记》收录长江中游地区(以湖南、湖北、江西为主)的佛教造像记80件,连同细部特写,共计为140幅图片。这些资料都是作者二十多年的田野考察所得,属于首次公开出版的新资料。全书由概论和图版与说明组成。概论系作者从新资料出发,结合我国古代宗教、文化制度和乡规民俗进行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引导读者阅读本书的钥匙。
《天下收藏:民间古玉鉴藏》共四册,第一册详细论述了玉质、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玉器的内容,第二册为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玉器和隋唐宋元玉器,第三册为明清玉器,第四册为占玉辨伪、收藏与投资、盘玩与保养的内容。在每一个时代的后面,还有以出土器物图片为主的精品赏析,以及古玉真伪对照图鉴等方面的内容,通读之后,中国古玉器文明的光辉灿烂跃
《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4)》各篇论文,有的从器物形态观察,有的从装饰艺术着眼,有的从青铜工艺讨论,有的从器物出土地点下手……却大致有一个相当接近的结论:汉中诸器物群,个别的与地区外面的某一文化传统有类似之处,但找不到汉中显而易见的土著形态。这一共同观察,当与汉中地区的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汉中地区在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
本书以图为主,以文为辅,收录近400个版式,一则彰显百年四川地方历史文化,二则填补四川军政府造壹圆四川银币的研究空白。
本书从分布于凉山州十七个县市的上千通历史碑刻中精选了110通,碑刻的时间跨度近两千年,内容涉及凉山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土司源流、行政法规、官衙机构、诉讼程序、移民屯田、田价粮价、乡规民约、交通设施、水利建设、军事征讨、自然灾害、宗法制度、宗教活动、书院院规、市场管理、商业贸易等林林总总诸多方面,是一本能从各个方面反映
云冈石窟是我国*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