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日至4日,上海大学清民诗文研究中心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诗话全编》课题组,广邀海内外学者,举办了“清代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大型学术研讨会。时值中心主任和项目首席专家张寅彭教授主编的《清诗话三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编》体例确定、各卷点校工作全面展开之际,可谓适逢其时。与会80余位学者,充
《唐诗与宋词》选择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进行重点介绍。李白向称“涛仙”,他的诗歌展现了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意志的不懈追求。杜甫向称“诗圣”,他的诗歌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衷心热爱。苏轼曾三次被贬谪到荒远之地,他在逆境中保持着坚定、乐观的人生精神,他的词作展示了风雨人生中
《诗建设(2016年春季号总第二十一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杂志的常设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本期收录了萧开愚,王炜,王家新,车前子等人的诗歌。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古代六言诗研究》以历来不受学界关注的六言诗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六言诗的渊源、发展、特质,及其长期未能盛行的原因,首次进行总体性的考察和全方位研究。这对传统诗学研究而言,无疑是一大开拓,具有填补空缺的意义。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古
在世界文学语境中,中国个案作家影响研究包括针对作家本体的写作独异性考辨,这是在影响的综合性、有效性、有限性与模糊性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经由作家体现在作品中的影响与创造则属于小说独异体的范畴,包括四个层面的影响结构、三个层次的影响逻辑以及两个面向的影响向度。本书对贾平凹小说的影响资源与影响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他受传统
本书是关于宋代杜诗学发展历史、思想理论观点和宋人宗杜实绩的研究著作。书中系统地描述和论列了杜诗的意义和价值(社会的、思想的、文学的)在宋代是如何被发掘、认知并确认下来的,揭示了杜诗被确定为诗学经典过程中复杂的时代的、文化的、传统的基础和原因,论述了宋人杜诗阐释的主要观点及其具体内容。作者在深入考察宋代诗歌发展史基础上,
宝卷是口头传统在中古以后,用通俗的韵白、诗、偈子、曲牌、十字佛等凑集成文,阐明某种宗教教义,以期劝善禳灾的口头传统。人们对瘟疫、天灾、战争的恐惧,对吉祥美满的渴望,自觉担责成就了自我“修炼”的道德宗教。修禊“污染”,禳解“灾异”是禳灾叙述与“做会”仪式的神话观念基础。作为民族过去的精神表征和集体记忆,宝卷建构了我们的生
本书是作家赵德发的创作论,主要包括对赵德发创作中乡土题材小说与宗教题材小说以及散文创作的论析。 本书前五章主要是对于乡土题材小说的论析。第一章以总论的方式对赵德发乡土小说写作进行整体性观照,从中国乡土小说的写作经验出发,分析当下的乡土小说写作,在宏观的场域中发现赵德发乡土小说的主题指向、写作立场。第二
《唐人选唐诗研究》探讨诗歌繁荣与选本兴盛的社会动力与学术渊源,以“汉书学”、“文选学”、类书、科举为切入点勾勒隋唐之际社会思潮的演变轨迹。在追溯“汉书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文选学”壮大繁荣的契机,考察《文选》与唐人选唐诗的历史地域因缘,衡定唐人选唐诗在文学史、批评史上的价值与地位。全面探讨崔融《珠英集》、殷璠《丹阳
《伊玛堪田野研究报告—对赫哲族歌手吴连贵的调查》是作者在1975—1980年间,对伊玛堪歌手吴连贵长期田野采录调查所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梳理研究而写成的,其中包括伊玛堪名称和形式、传承和价值研究;伊玛堪歌手吴连贵口述史的研究;伊玛堪情节模式、艺术形象和艺术特色的研究;伊玛堪传承和曲调的研究。另外附录有歌手吴连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