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记录了2021年10月由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联袂主办的首届“友邻杯”莎士比亚(中国)学生戏剧节的经验与细节,为后续相关教学与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与见证。记录了由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联袂举办莎士比亚戏剧节的重要环节和事项,如专家、主持人、点评人、嘉宾们的点评、发言与问答。同时还收录了有关莎剧的主题发言、导演手记和
本书通过梳理音乐剧表演专业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对音乐剧表演创作的基本观念、规律、创作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强调了生活与音乐剧表演艺术的关系,对音乐剧表演创作的戏剧与歌舞场面基本技巧进行了细致的归纳。
本书在梳理近一百年来宫廷戏曲研究学术史的基础上,从文献、档案史料出发,勾勒了由宋至清宫廷戏曲发展的全部历史,其中以清代宫廷演剧历史为主,着重研究了清代宫廷戏曲管理机构的沿革、伶人的数量变化、剧目的编创、剧本的种类、戏台的修建,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的精致和雅化多个方面。进而,从徽班进京、各大民间戏班入宫、富连成班入宫,以
《沽水流芳艺脉长》一书重点介绍天津儿童艺术剧院、天津杂技团、天津曲艺团、天津京剧院、天津交响乐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天津评剧白派剧院、天津评剧团、河北梆子剧团等一批老艺术院团,这些市属院团为河西文脉增添了厚重的底色,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发出河西百姓的文化自立和区域的文化
长安大戏院始建于1937年,原址坐落在西长安街西单路口东南侧,曾与古老的戏曲艺术和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们同辉煌共沧桑。1996年9月27日,长安大戏院易地新建后于金秋之季重张开业,位于东长安街北侧光华长安大厦内。本书共收录了长安大戏院1937年2月24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演出信息,年代跨度大,演出阵容全,节目类型
本书注重老艺人的亲身实践、通过口述进行互动与表述。本书对三十多位广东汉剧老一辈艺术艺人回忆性文字的采编和记录,对老一辈艺人手稿、文献的整理,以及广东汉剧院老一辈艺人艺术档案的整理,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打开老艺人尘封的记忆,拾起他们与广东汉剧息息相关的各种历史细节,他们的故事将还原“广东汉剧史”重要的口述史料,广东汉剧
《地方戏曲文献汇编·河北卷》所收为《河北戏曲资料汇编》第一至二十辑。《河北戏曲资料汇编》由《中国戏曲志》河北卷编辑部编辑,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内部印行。该书对历史上河北戏曲活动情况,剧作家、演员、班社事迹,河北的戏曲剧种史及外来剧种在河北流布情况,抗日战争及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典型成功实践,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艺与旅游的融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书聚焦文化演艺融入旅游产业的作用机理、对目的地经济影响的评估等问题,对国内外旅游演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构建文化演艺融入旅游产业的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效应评估模型,通过丽江旅游演艺项目的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
本书分为从地理电影到地质电影、算法时代的剧场经验、作为事件的对话三部分,收录了《乡愁与投射——从地理电影到地质电影的杭州“新浪潮”电影》《算法时代的“直言剧场”——论文慧生活舞蹈工作室作品》《当地方向你提问——田野调查分享会》等文章。
本书是首部较为系统地研究南普喜剧的专著。全书在界定南普及南普喜剧范畴的基础上,阐释了南普喜剧的內涵和外延,明确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揭示了南普喜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意蕴。作者通过运用较为翔实的资料,梳理总结了南普喜剧的发展历程与兴盛态势,描述了杨建伟、吴海洋、潘春竹等南普喜剧表演代表人物和“邕漂一族”“南宁友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