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史料汇编》勾稽明代以来北京万寿寺的现存史料,分为谕旨奏折、碑记、方志文集笔记、日记、诗词、民国档案及其他等七大部分,梳理万寿寺的发展历程,解读它与明清两代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于北京史地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内容包括:大昭寺(公元647年);桑耶寺(公元762年);萨迦寺(公元1073年);楚布寺(公元1189年);甘丹寺(公元1409年);色拉寺(公元1419年);白居寺(公元1427年)等。
《古尊宿语录》语言研究
《乾隆大藏经》是一部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一部佛教藏经,包含经律论1669部7240卷,尤其以《大般若般罗蜜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这四部为世人所喜爱,为了让读者更好的阅读这些繁体字的经典,故保持繁体字的原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是一部佛教古籍选编丛书,书目依据《乾隆大藏经》整理而出,书目如下:《大般若般罗蜜多经》600卷唐玄奘法师译;《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40卷.唐朝般若三藏译;《大智度论》100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研习佛教的心得体会、与国外师长的往来对谈、对亲友故人的追忆缅怀以及走访日本等佛教国家所见闻之信仰现象,试图探讨一个问题:以佛教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对佛教本身的发展有何意义?
本书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宗教卷,围绕“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主题,对北朝隋唐时期各种宗教错综复杂的图景进行考察,针对由西亚、中亚传来的景教、祆教、摩尼教入华后的传播和变化,做了不同层次的研究,许多前沿性的课题被重新解读和再次提出,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尤其对植根中国大地新发现的出土文物,长安米继芬家庭的景教信仰,
《楞严经》(十卷),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的经典之一。该经义理宏富,体系严密,自古即有“开悟在楞严”的说法,历代名家注疏甚多。《楞严大意》乃根据王永元居士在上海市福利院居士安养部的讲座整理而成,共计35次,历时近三年。《楞严大意/佛典新读》重在阐释大意,不强调文字训释,故名
佛源禅师继承虚云和尚的禅法,农禅并重,将禅法融于日常生活中,在耕田种地、衣食住行中参禅悟道,在云门、南华等寺广开讲坛,尤其是他以戒为师的精神,影响和成就了不少后学。同时秉承云门家风,再现古禅师风采,接引学人,机锋棒喝,令人无处闪躲,当下妄念无踪。《佛源妙心禅师禅要》一书,精选佛源禅师若干禅语,整理成册,包括“机缘语句”
《胜鬘经》为中国佛教史上代表性的经典,经中的“一乘”思想,被认为是大乘佛法的“宗要”,影响深远;历代注疏颇多,流通极广。《胜鬘宝窟》则是《胜鬘经》注疏中*著名的一种,为隋唐佛教“十大德”之一的吉藏所撰,全面系统地阐发了大乘佛教的究竟义理,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致影响了后人对《胜鬘经》的重译。本书是《胜鬘宝窟》首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