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好读书的读书人,作者认为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巨大,人的精神发育史无疑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少时爱读书,更多的是学习知识,从书本中寻求未知世界的答案;随岁月流逝,在书友的陪伴下,不觉已知天命。作为拥有30年编辑生涯,至今仍在为人作嫁不归之途上乐此不疲的好读书之人
从16世纪到至今,学术期刊不断摸索着走向“本土”、走向“国际”,即走向真正意义上为学术的期刊,成为学术的主流。同属亚细亚文化圈的中韩两国,针对学术期刊的特殊功能和定位,对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于中韩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遗憾的是有关中韩学术期刊的比较研究极为鲜见。基于这种现状,本研究以比较理论为指导,坚
有人说近现代出版的代表人物只有四位:张元济、李达、邹韬奋、胡愈之,而将书报刊集合为一体的出版家只有邹韬奋先生。本书专门研究作为出版家韬奋的出版思想,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近代出版风生水起,1895-1926年间涌现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有成就的出版家。第二部分出版家的铸就之路,1926-1940年间韬奋在“且学且做”创办
本书研究以近现代图书出版社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主要论述了近代以来图书编辑责任的流变、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图书编辑的责任意识,详细介绍了图书编辑的工作任务,同时,作者还结合自身工作理念与实践经验,对图书出版与宣传过程中编辑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索。本学术专著内容详实,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望本学术专著的出版,能够引起
相信我,说这话的不是书商就是书痴。至于有人说读书和吃饭、繁衍一样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那就更不可信。原因很简单,仅以我们中国为例,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鬼神泣”,就难得有什么书好读,从甲骨文的出现到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这期间的几千年,读书也很难成为普通人的事。读书真正得以普及,还就是这100多年来的事。所以我们
2019年5月是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建社30周年,配合相应的纪念活动推出一部纪念图书《心中有蔚蓝: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建社三十周年纪念(1989-2019)》,以记录海大出版社历史足迹,传承海大出版社光荣传统,凝聚海大出版社新的发展动力。《心中有蔚蓝: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建社三十周年纪念(1989-2019)》包括前置彩图、
《编辑必备语词规范手册》整理汇编了编辑、写作工作中须要学习、查核的语词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全书分通用语词类、专有名词类、禁用词类三辑编排。通用语词类收录了十八大以来常见政治术语、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内容;专有名词类收录了民族、政治、宗教、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用语规范;禁用词类
本书是作者在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讲授《中外出版史》及《中外出版原著选》课程的配套教材。本书体系架构有较大创新,将中外出版史按出版载体作为一级分类逻辑划分为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三大特征鲜明的出版阶段,并将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等一系列的概念引入,具有独特的学术创建。本教材即根据这一学术构
作者从编辑的视角,用编辑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法学、美学、传播学、生态学等10个学科相关理论作指导,研究编辑工作流程,探讨图书传播学方法,构建编辑学理论框架,是*本微观编辑学论著,也是一本编辑学通俗理论读物。作者认为,编辑是一份以图书为介质,策划组织选题,整合利用资源,编辑加工书稿,宣传推介图书;为
《出版忆往》是由作者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忆旧文章结集而成。这些文章以图书出版为中心,以一个出版人的心路成长历程为线索,或记述各种图书从策划到出版的过程,或追忆老一辈出版人对出版事业的奉献和职业精神。通过文中对出版工作所做的叙述和思考,可以看到作者对出版事的热爱和执着,一个出版人的尊严和自豪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崇高使命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