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举要》选录唐宋散文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篇目62篇,按作家生年先后排列,同一作家的多篇作品,则参照其文集通行本所列次序编排,这些作品都是历久传诵不衰的精品,本书着眼于描写叙述较为形象生动,抒情色彩较为浓烈,或富有理趣的名篇,也就是说,偏重于散文的文学性方面,以适应更广大的读者。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唐宋散文之美,知晓如何
本书是当代先锋诗人、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韩东,四十年诗歌创作实践与思考倾囊相授过程的全纪录,根据其教授四位学生写作诗歌的课程录音增补修订而成,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操作性,是一本指导诗歌写作的战地手册,也是一部展现当代诗歌的导游地图,为学习现代诗歌写作的人所BI备。 书中内容涉及诗歌观念、诗歌流派、诗歌理论等诸多方面的讲解
《明清散文十家》脱胎于陈平原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的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希望借助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傅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等明清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的文章,呈现300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不避口语、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
为什么《人间词话》久经不衰?它的现代性奥秘又在哪里?本书中,作者陈建华教授使用实证与历史脉络化方法,在王国维与康德哲学的整体构架中解读《人间词话》,指出它由于西方哲学与本土诗学的融合、碰撞而趣味横生,歧义纷纭,其中的境界说核心则是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含有欧洲启蒙思想的个人主义与理性精神。 本书由三篇文章组成,读者可循序
本书稿首先将元曲置于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然后从宏观上介绍元散曲与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与历史分期,再详细介绍元代曲家的生平思想和他们的代表名篇,让读者领略到元代曲坛的星汉灿烂之美。
本书以历代《诗经》研究的文本为基础,探讨不同时代、不同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在知识分子话语构建的基础上,深层次解读《诗经》的诠释文本的生成背景及意义,研究了从先秦到清代,《诗经》诠释方法和诠释思想的延续与流变。
本书以诗歌为经,以时间为纬,一路抽丝剥茧,至情至性,将唐朝的文人朋友圈一网打尽,共分为5章,分别是“王维与裴迪”“李白与杜甫”“刘禹锡与柳宗元”“李白与孟浩然”“元稹与白居易”,以他们的诗书往来,展现文人的知己情谊。
本书以当代藏族小说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中的“女性形象”为关注对象,从一个侧面对当代藏族小说进行分析、评述的一次学术尝试。
本书对中草药的编写体例按照诗歌简介、植物考辨、植物特征、象思维看中医、中药功效、中药典籍选摘、中草药相关知识趣闻7方面编写。作者选取了一些描写中草药的《诗经》中的诗歌来介绍中草药的所属植物的植物学特点,进而引出可入药的植物部位,或是根、或是茎、或是叶、或是花。从传统文化的“象思维”并结合植物的特性来认识和了解《诗经》中
本书涵盖了从西周到明清之间,诗词书画名家的故事及作品赏析。内容包括诗词赏析、中国书法、中国绘画、弟子规、诸子百家杂谈5个模块,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诗词、书法等文学与艺术的特点,内容以历史为轴线,用人物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穿插众多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