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政府研究室、广州市统计局等联合主编,包括总报告、产业发展篇、民营经济篇、财税与投资篇、大湾区研究篇、交通建设篇、专题研究篇和附录八个部分。
本书是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区域案例研究成果之一。全书为分三部分,首先,在阐述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基础上,分析了寻甸县贫困特点与致贫原因、脱贫攻坚的难点与不利因素,以及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其次,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总结和凝炼了寻甸县的六个创新扶贫模式,对每个模式的基本做法、主要成效、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
本书在分析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落后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可行路径,即依托创新资源的跳跃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和基于创新资源贡献度的补偿机制,不仅先发地区可以更好地将技术溢出效应辐射至后发地区,后发地区还能够借助政策引导,掌握更多的创新资源禀赋,实现经济赶超,从而为解决我国当下区域非平衡非充
本书从经济原理、发展规划、经济数据、政策出台等多角度对现已批复的国家级新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了解各国家级新区在基础条件、新区架构、规划战略、发展路线、产业选择、建设推进等方面的普遍做法、一般规律,找出每个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创新之处,以期为各个国家级新区建设,尤其是西咸新区的战略决策、规划调整、产业引导、效率提升、效益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是一项长期、有效的宏观管理。同时,没有需求端的拉力作用,供给端的刺激会显得盲目,如何配套刺激需求端也是关键问题。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将城镇化发展这一创造中国最大内生性需求的需求端对中国潜在增长率影响作为主题,力求探究城镇化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影响的
为了纪念西部大开发20周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科研团队,撰写了本书。书中主要研究了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发展经验总结;二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经济繁荣发展;三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社会繁荣发展;四是西部大开发20年的开放繁荣发展。本书对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以来的
于2005年出版《温州古代经济史料汇编》后,编者历时14年完成《温州古代经济史料续编》。两书共征引史籍726种,收录史料3097条,分为概述、户口、土地、水利、农业(上)、农业(下)、林畜业、渔业、手工业(上)、手工业(下)、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传业、商贸业、赋税、金融与物价、灾异、恤政等18卷,近110万字,较全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通过梳理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文献,从理论上厘清并界定相关概念,利用实证数据对我国2005-2014年来经济增长质量与产业转移进行度量分析,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作用,终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转移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扶贫事业创造了世界扶贫事业的奇迹。本书研究中国的扶贫战略,总结其特色优势,分析其理论依据,揭示中国扶贫事业在彰显人权、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方面的成功经验,探讨当代中国在发展规律、扶贫规律方面的理论升华,展现中国特色扶贫事业的本质意义。同时,本书通过考察甘肃省和国列省扶的贫困县—
本报告是国内部聚焦中东欧16国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报告,全面介绍了中东欧16国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新动态,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和中国—中东欧合作(“16+1合作”)的各项研究成果,为社会各界呈现了中东欧16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中东欧合作现状的多维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