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鹤庆县文物管理所协助下共同完成的。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鹤庆象眠山墓地的地理环境、概况、火葬墓、土坑墓、氐羌民族系统自古就有火葬习俗、具有佛教色彩的火葬形式等内容作了介绍。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这是一本探究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物品起源的经典作品。这些物品大多原产于我国,而且多是人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物品,比如衣裳、首饰、肥皂、桌椅等。作者用渊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对其进行历史回眸,帮助人们串联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聪明睿智和刻苦耐劳的品质。
本书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考古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57篇,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以来有代表性论文的一部分。时代从史前到历史时期,涉及地域主要是四川盆地,少数文章也涉及峡江、川西高原及云贵地区,其中大部分文章已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少数文章没有发表过。该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历年所作过的考古工作与研
本报告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2005年配合门头沟区水担路工程建设中配套搬迁用地而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龙泉务墓地是一处辽金时期的平民墓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在此次发掘中我们发现并清理辽金墓葬22座。墓葬内出土的器物均以组合形式出现,有陶器、瓷器、石器、铜钱等遗物,数量丰富,是一批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报告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的
本书是三峡库区巴东雷家坪遗址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书中分别对该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东汉与六朝、唐明清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作了系统、翔实的报道,反映了该地区古代文化的基本面貌,为三峡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书可供从事地方史、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以及古地理环境研究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阅读。
《甲骨学小词典》出版后又三次再版,期间我和出版社都收到一些读者的反映,除提出上举的不足和建议外,大多希望尽快编一本内容更加丰富的《甲骨学辞典》。许仲毅先生和我数次商议编写的问题。他提出:“加强甲骨文中的内容。”因为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更需要了解甲骨文中反映的内容。在甲骨文中有的字形与隶定的无太多差别,一般读者也能认识
内容简介 《礼器与纹饰》主要内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玉器文化与之紧密地交织着,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情感中,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详细介绍了鉴定要诀,图文丰富易懂,希望读者翻阅之后,有所收获。
钧彩釉瓷在历史上有着杰出成就,但鲜有文字记载。本书力图将钧彩釉瓷浓墨重彩的历史还于世人,使中国钧瓷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本书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文字形式简述了钧彩釉瓷的概念、发展、釉彩分类及器型特点。第二部分挑选具有代表性瓷器的实物照片300余幅展示了20世纪后半期的钧彩釉瓷的精品.
本书以伯格理牧师在中国云贵地区28年的传教经历为主线,将一个生动形象、具有虔诚信仰和奉献精神的伯格理,推到读者面前。阅读其生平事迹,读者可以了解到伯格理为云贵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做了一系列积极、有意义的工作,为西南地区的进步和开放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全书以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为线索,将青铜器置身于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并从青铜的文化历史、器形纹饰、鉴赏收藏三个大的方面介绍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青铜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魅力,种类和艺术价值等,还收集了从夏商周时期至清代的相关青铜器精品图片,力求更系统,更全面的展现我国悠久、灿烂的青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