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济宁市文物局出版发行的,此书既是济宁馆藏文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展现。 为传承和保护济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部门组织了文物系统的专家学者,将济宁市馆藏的一级文物汇编成册,定名为《济宁文物珍品》,进行公开出版发行。书中将一一撩开馆藏一级文物的神秘面纱,是更大限度地发挥文物资源效益
本书为《名砚辨》的姊妹书,前者主要对伪品古名人砚的考证,后者更有对诸多砚史争议问题的辨析。与主题相关的古琴及印章等文房什物亦附考于两书各篇正文之后。《赝砚考》分《证伪编》、《阙疑编》。《证伪编》考证自晋至清历代伪款名人砚28例,涉及古砚众多,刊出砚照、砚拓者即有百余砚。其中“岳飞砚”、“文天祥玉带生砚”、“谢枋得桥亭
本套书是中国音乐考古学的第一部重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组织,由全国数百名音乐、考古、历史学界的专家编纂,是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所收录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各种古代乐器舞具,反映音乐内容的器皿饰绘、砖雕石刻、纸帛绘画、俑人泥塑、洞窟壁画、书谱经卷等
龙泉青瓷有着1600多年历史,宋元时期曾一度达到*。现今,随着国力的提升与科技的进步,龙泉青瓷再度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不但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把龙泉青瓷当下的创新成果在理论上、文化上给予总结与提升。本书对龙泉青瓷书法装饰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
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高峰期,其中青白瓷的生产在同时期各窑系的窑址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外销瓷中也是最大宗的产品。作者在总结考古学、陶瓷工艺学及社会经济史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宋代青白瓷的起源、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讨论了与之相关的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区域开发等历史地理问题。《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的写
本书共收入汉代碑刻十通,魏、唐刻石五通,元、明、清石刻十通,汉画像石二十一通。其中重点收录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传统名碑,对近年新发现的有价值石刻也一并收入。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134册》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6000多件敦煌遗书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全的一部大型图录。除图版外,有总目、条记目录及新旧编号对照表。《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134册》对敦煌遗书的文献研究、文物研究与文字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定名为“初识古玩”,旨在为学生提供一本学习古玩鉴赏基础知识的教材的同时,也为社会上初涉古玩或准备涉足古玩的读者,提供一本较为系统而又简要的古玩鉴赏入门书。为了便于读者自学,书中配了许多图片,并在每一章节的后面,列出了相关的参考书目,以便于读者查阅和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2009年岁末,淮南市博物馆决定汇集馆藏珍品,出版《淮南市博物馆文物集珍》,并于2010年8月完成。根据博物馆所藏文物的特点,经过反复斟酌、认真筛选,从数千件藏品中挑选出136件(套),分为铜器、陶瓷、玉器、杂项四个专辑。为了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同时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尽可能地给读者更多的文物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