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是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对过去十七年来基层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总结,是人们了解汉都长安城概况及汉长安城遗址近年来保护工作的基本资料,包含了相关部门多年基层管理经验的积累与展示。对于初次接受大遗址保护工作的人来说,是业务知识的启智之门;对于长期从事大遗址保护工作的人来说,则是实践的升华。
黑龙江文化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省博物馆藏品丰厚、门类齐全、特色突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馆。庞学臣主编的《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粹》从馆藏的数十万件藏品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珍品,旨在向关注黑龙江省博物馆事业的人们,展示和汇报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品的精深与瑰丽。九十年风雨沧桑,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黑龙江的
任会斌编著的《80件最有意思的中国青铜器》以中国青铜器为主线,紧紧围绕其引人入胜之处,不断勾连相关背景知识,以文化解读文物,以求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其中的历史意蕴。《80件最有意思的中国青铜器》知识深入浅出,文笔轻松自然。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汉代后古玉
中国玉文化有7000年的历史.在史前原始部落巫术盛行的岁月中,玉被作为人间与上天沟通的神器;在帝王统治天下的年代里.玉作为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在等级森严的礼仪社会下,玉又是王公贵族不同身份的代表: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儒家文化中“君子比德于玉”的人格规范。这种道德观念在中国一直流传了两干多年。玉还被看做是天地精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彩陶 唐三彩
明代末期鼻烟开始传入中国,鼻烟壶应运而生,其名贵而丰富多样的材质,精致考究的制作,小巧玲珑的造型,在中国曾蔚成收藏之风,在海外也是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鼻烟壶名贵材质有金属、玻璃、瓷、玉石、水晶、玛瑙、碧玉、玉髓、宝石、绿松石、琥珀、玳瑁、珊瑚、象牙、犀角、青金石等;使用了多项复杂工艺,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文物100多万件,《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中的100个故事》只谈了其中的100件,堪称万里选一。但每篇介绍都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这件文物背后的一扇大门,从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的精彩,它的荣耀,甚至是它的苦难。而在100扇大门连成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正是祖国历史的无限辉煌。
《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套装1-4册)》将陕西、山西、河南新出土的墓志七百余方汇为一编,史料价值较高,可以为文史研究者提供很多未新史料,从而解决诸多未决之题。文后附相关墓志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太古肇始,史河悠长。自远古时代,丹土遗址就已成为东夷强盛部落繁衍生息的重要领地,在华夏东部依山近海的古老土地上,历数万年之久。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和出土文物的佐证,早在4800年前,这块热土上就有了海岱地区最早的城--丹土,就有了东夷人的聚落,成为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丹土遗址位于山东省五莲县潮河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