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洋先生(1897—1964)的唯识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每一类数量都很可观:1.概论性的著作,2.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3.注疏性的著作。其中概论性和专论性的论著,我们已经选编出版《王恩洋唯识论著集》一书,今出版其注疏性的著作《唯识二十论疏》。作者在本书末提到,本疏乃“1937年7月,应华岩寺主钟镜和尚请,疏于华岩
《诸家论唯识》中的作者都不是以研究唯识学为其学术主业,也正因此,可见得唯识学的理论吸引力,亦可为研究这些作者的思想提供来自唯识学的维度。1.大儒王夫之的《相宗络索》最难能可贵,因为明清时期唯识学的经典已极少流通,而王夫之在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还能如此系统地组织起这个唯识学大纲性的著作。本书共29个词条,我们依王恩洋的
民国时期,随着法相唯识学的复兴,产生了围绕唯识义理的几场大争论,本书集中展示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五场争论:1.法相唯识二宗辨:欧阳竟无大师判法相与唯识为二宗;太虚大师论法相必宗唯识;印顺法师论唯识必是法相的,法相不必宗唯识。2.相宗新旧两译辨:1931年梅光羲发表《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太虚法师随即提出批评,而守培法
本丛书包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隋唐五代佛教史卷》《宋元明清佛教史卷》《近代佛教史卷》《佛教文学卷》《佛教美术卷》《西藏佛教史卷》《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中韩佛教交流史卷》《中国佛教东传日本史卷》《佛教史论集》11卷。本丛书内容不仅包括佛教在汉族中的发展传播历史,而且包括佛教在我国多个民族,甚至在日本、朝鲜等国中
丛书简介:“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本书内容简介:萨迦派的领导者,元帝国
本书首先提出隐者型僧侣形象的概念,并按照中国高僧传中塑造的隐者型僧侣形象的特点,将其分为“狂僧”、“诗僧”、“闲居僧”等三种类型。其次,以僧传文学中塑造的隐者型僧侣形象为主线,从“佛”(佛教)“隐”(隐逸)融合的视角出发,依据三类典型的划分,分别对高僧传中的“狂僧”形象、“诗僧”形象、“闲居僧”形象东渐日本过程中成立的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汇编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的论文,对东亚范围内禅茶文化的历史、特点、仪轨、传播、精神意味、人文意义及其与世俗生活的关系展开探讨和研究,既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促于茶文化的普及。
这是我社畅销书《心乃大药》《人本无病》作者释行贵主任医师写的最后一本书,愿与大家共同分享癌病治愈的真正原因,当所有人翻阅此书,如同他真正找到自己的希望和精神寄托,找到他治病的良方。作者集几十年治病功力的一指禅疗法的介绍是本书最重要的特色。
藏传佛教教派之噶举派(藏文)
《金光明经》汉藏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