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编辑,这是一个交叉的学科。在中国现代史文学上有许多作家,人们往往更多的是研究他们的创作成就、创作思想与创作特色,而很少关注他们于创作之外的文学编辑活动,更罕有研究他们所创办主编的报刊,以及这些报刊对当时社会运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本书则以他们的编辑为切入点,选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作家:陈独秀、鲁迅
《让学术走向大众》旨在通过对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图书的评论和解读,让大众了解、接受并读懂学术性图书。书中所有文章均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等主流媒体发表,被《新华文摘》、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和门户广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编辑入门、图书项目、部门管理工作、图书质量、图书评奖、作者、编辑和读者、经营、转型和发展。
本书收录《远离京城的百日徘徊》《百战未开先读书》《新官上任不烧火》《万事开头未必难》《规矩和激励缺一不可》《治人事最是若烹小鲜》等文章。
本书分为编辑杂谈、主编论语、记者手记、读书评说四部分,收录了《教育期刊选题策划刍议》《忽略与拯救》《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访周国平先生》《骑着文字飞行》等文章。
本书内容包括:西方百科全书史,《不列颠百科全书》250年,中国百科类书史,《中国大百科全书》问世历程,工具书、辞书、百科全书,20世纪——现代百科全书定型化,现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和种类,百科全书的总体设计,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和修订体制,百科意识:百科全书编纂的认识基础,百科全书的框架设计和选条,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体例工作
本书收录了纪录片《孤山路31号》摄录的几百帧精美图片和通过高科技手段复原的孤山西泠印社建筑和湖山关系图,以及西泠印社珍藏的一些图片印谱。本书共分三部分,分别为《湖山记》《草木记》《石头记》,以“西泠不冷”的新标识,全景式聚焦西泠印社,讲述她跨越百年的传奇历史。
《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作者在大量梳理古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现代出版理论的指导下,对宋代书籍出版作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了其物质、技术及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层面之意义。对宋代书籍出版研究学术史、宋代文明与书籍出版、出版体制及其生产、发行与贸易、书籍设计与插图、书籍美学、版权保护、出版经济等方面做了
本书介绍了2004-2014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我国图书、期刊、报纸、印象电子出版物和书报刊进出口状况。通过我国图书出版结构、课本出版结构、音像电子出版物结构和出版产业地区分布及产业集中度分析我国出版业结构。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及结构变化。比较分析中美出版产业发展与结构比较分析。通过详
鲁迅一生共参与创办和编辑了17种报刊,另外编印《现代文艺丛书》(计划10种,因文禁只出4种,余6种被禁)《文艺连丛》(3种)《科学的艺术论丛书》(9种)《艺苑朝华》(5辑)等当时亟需的左翼文艺理论资源和《未名丛刊》(12种)《乌合丛书》(3种)《奴隶丛书》(3种)《译文丛书》《毁灭》、《铁流》之类的创作典范,鲁迅还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