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故此帖又名<书诸体诗卷或>或<拟古诗帖>。其书法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本字帖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以柔寓刚、外柔内刚。初学者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摹。
本书围绕熊召政先生的艺术创作展开,收录了包括斗方、扇面、对联、立轴、中堂、长卷、题签七类不同尺幅的书法作品。
本书归纳了一些行草书写的体会、心得和修正方案。主要包括:心平气和横平竖直、横细竖粗左细右粗、大小适宜肥瘦合理、分朱布白计白当黑、轻重有度避让有道、错落有致行列成势等。
本书为“万印楼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王石经所辑陈介祺、潘祖荫、吴云等家藏印章一千七百余方,卷首有陈介祺的题记。
全书分为三部分:颜真卿楷书基础入门、集颜体字古诗二十一首、书法创作的基本形式。特点是:笔法、结构、章法循序渐进,将学书、学诗、考级与健身融为一体。
赵孟頫(1254年一l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世称“赵松雪”。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十世孙。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后人称“赵吴兴”。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他出仕后,从元世祖到元英宗,共经历了五个皇帝,先后在济南、浙江任职,又在中央担任兵部侍郎、集贤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荣际五朝,名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精摹临本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
米芾对书法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米芾的用笔特点,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zhu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擅长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