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可以吃着机器人做的三明治,让机器人来管理生活吗?能不用坐飞机,来场说走就走、远赴非洲的旅行吗?能让恐龙和猛犸象复活,把它们当作宠物来饲养吗?能在火星上建造定居点,乘坐光速飞船轻松实现星际旅行吗?或者不用动手操作,用意念就能指挥机器人和计算机吗?这本书将告诉你,一切皆有可能!你将会了解改变未来的10大前沿科技,
本书是以研究报告形式公开出版的年度科技政策蓝皮书,本书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科技政策实践,综合运用了ROST等政策文本分析工具及文本可视化研究方法,依据经典政策工具理论,从总体、国家、区域、专项四个维度刻画了中国科技政策的外部特质和内部属性。同时,本书也对年度中国科技政策学术研究的总体状况进
本书是为适应新时代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教育而编写的教材,目的是提高理工科学生使用英语获取科技信息、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家国情怀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选材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如工程伦理、能源科技、人工智能、环保健康、双碳目标、社会科学等,融知识性、前沿性、思想性、思辨性、趣味性、时代感和科技文化内涵于一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2018》共分为综合、组织机构、2017年度专题、工作概况和学术活动、科研成果、学术人物、统计资料和大事记等八篇。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工作会议文件,院属各单位2017年度工作概况、主要学术活动和院属科研单位的主要科研成果,以及2017年度的主要统计资料等。该年鉴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社
本书主要收录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在社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学术成就、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老专家,为该院谋发展、促改革做出卓越贡献的老领导,省级以上荣誉获得者,以及中青年学术(管理)骨干等写就的在该院工作期间最难忘、最有启示、最感人的故事,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本书是对科技部部分前辈的采访稿,相关内容之前在科技部相关公众号发表过。书稿内容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崛起历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指引下,通过制定科技政策、科技规划,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科技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
本书将为广大学者和科学家提供如何提高自己交流能力的方法。在本书中,约瑟夫·E.哈蒙与艾伦·G.格罗斯结合二人多年从事科学写作艺术的经验,从科学写作过程、成果展示方式和写作风格塑造三个方面,为杰出的科学家如何写作、如何塑造科研成果,以及如何在交流中清晰地表达并有效传播自己的学术成果提供了颇有价值和操作性的建议与指导。作者
全书共有十三个部分,包括:(1)概况、(2)政策法规、(3)科技资源环境、(4)深圳科技投融资体系、(5)知识产权保护、(6)各区科技发展、(7)科技服务体系、(8)科学普及、(9)科技新闻、(10)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1)科技企业办事指南、(12)科技名录、(13)创新载体。
本书为英文教材,主要包括专利的简介、专利的分类、专利的申请授权、专利的保护、专利的无效等内容。在体系上、结构上,本教材对部分术语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案例解释的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的快速理解。此外,本书加入了专利检索和专利无效等部分,填补了市场上同类书籍的理论空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本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
科学中心的主要活动是展览,展览的目的是教育。展览的手段是展品。本书以展览为基础论述了科学中心主要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要使观众通过与展品的互动得到直接经验,再通过其它手段获得间接经验,使观众同时获得两种经验。本书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而进行的。首先讨论了科学中心教育的目的和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的教育进行了对比。接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