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翰墨·名家书经丛书”特邀国内著名书法家以自己擅长之书体书写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每种经典均有楷、草、隶、篆、行五体,书写形式为小品册页,原大彩印,完美展现书家作品原貌。书后附有书家自撰“书经随想”一篇,细说抄经心得与书写要领,指导读者临摹,可为习书范本。《黄庭经》是中国道家重要经典,它包括《黄庭内景经》和《黄庭外景经
古今百家丛书收集了四部书法篆刻入门级的图文书。书名分别为:《古今百家书法名作欣赏》、《古今百家帝王书法欣赏》、《古今百家名联墨迹欣赏》、《古今百家篆刻名作欣赏》。《古今百家书法名作欣赏》收集历代百位书家,百张图片,上起先秦李斯,下至当代启功。囊括篆隶楷行草诸体,以图配文形式作介绍,既有历史评价,又有作者见解,是一本了解
2004年,以中华书局影印的清代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善本为底本开始手抄儒家代表作《四书五经》,历时十载,总数近90字,长1651.5米、宽0.38米、共60卷的行楷书法巨幅长卷已于近期完成。世界纪录协会经过前期严格审评,数据分析比较,于2013年11月29日现场认证该长卷为世界上总长度最长的《四书五经》行楷书法
临皇甫君碑
『书圣』王羲之的楷书,历来被奉为『神品』,是欧、颜、柳、赵四体楷书的师祖。古代书家指出:学楷书而不学晋楷,就学不成楷书(见《寒山帚谈》》。而东晋王羲之楷书为何不如欧、颜、柳等楷书形成流派普及推广?或曰:王体楷书流传只有小楷,更缺技法分析的实用字帖,学生难寻王楷门径。为此,曾编辑出版《黄庭经》《乐毅论》等王羲之楷书『无缺
汉代隶书上承秦篆,下启唐楷,故并称“秦篆、汉隶、唐楷”。因汉隶处于两者中间并与之血脉相连,故古代书家认为,不学汉隶,最终学不好楷书(见《字学忆参》)。因汉隶间架结构简单易行,尤便于书法初学者,故近有书家认为,学书法不应从楷书开始,而应自隶书发端。此亦一家之言。隶书实际也分各体。如楷书有欧、颜、柳、赵四体,隶书也有古、圆
写好令人称羡的漂亮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基本素养,尤其是毛笔字书写更应是华人的必修课。本书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编写,适合青少年和初学者。全书分为基础篇、笔画篇、正字篇、赏析篇,并附有练习册,从书写准备、笔画入手,进而到包含常用部首的高频字,再到诗词名句的各类字体的鉴赏,并附有练习册,练习笔画及常用字。旨在通过毛笔
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现存于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共二石。前石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二者皆为褚遂良58岁时所书。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
《祭侄文稿》为颜真卿三大行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是悼念安史之乱中罹难的侄几季明的祭文。颜真卿奄极度悲愤的情绪百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
《黄州寒食诗》也称《寒食帖》,是苏轼撰并书写的两首五言诗。苏轼四十五岁时,因宋朝最太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遭贬谪,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g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也是苏轼被贬黄州第兰年的寒